放大圖片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魏葦親力親為, 處理多宗國民在外遇事事件。
9.11事件後,國際安全形勢日趨複雜,以往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安全指數是比較高的,但近年開始頻頻成為綁架、爆炸等恐怖襲擊的目標,如何有效應對恐怖襲擊事件,成為今天中國外交官的重大考驗。
其中一宗事故發生在2006年2月15日,三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被槍殺。案發後,中國駐巴使領館啟動應急機制,大使立即向巴基斯坦政府和軍方通報情況,並提出交涉,駐卡拉奇總領館迅速派人趕赴現場,組織其餘十一名中方工程人員撤離,並協助將遇難者遺體運回卡拉奇。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魏葦知道這消息時大概是晚上十點鐘,大夥兒立即趕回外交部;那時候李肇星部長在中央黨校學習,也馬上打電話來。這個工作由領事司和亞洲司一起做,李部長指示要求司長魏葦以最快的時間帶一個工作組去巴基斯坦。他們連夜開會商議,了解形勢發展後,起草文件、報批,所有人都一夜沒睡,包括外交部的領導。
第二天,由魏葦司長率領外交部、商務部組成的聯合工作組,趕赴巴基斯坦;此時,當地安全形勢十分緊張,巴基斯坦政府派了大量警力,隨同工作組前往事發地點。
365天待命 24小時開機
魏司長抵達案發現場時,看見地上的血跡,感到既震撼,又憤怒。
從現場回來之後,工作組立刻召開所有在卡拉奇中資企業座談會,通報情況,要求大家緊急檢查安全措施。會議之後,工作組馬不停蹄,飛往伊斯蘭堡,通過外交渠道,向巴基斯坦正式交涉,表達中國政府對事件的關注,要求巴方破案緝兇,確保在巴的中國人的安全。第三天晚上,三名中國遇難者的遺體運送回國。在處理事件的兩天三夜裡,外交人員只休息了幾個小時。
魏葦司長指領事司的工作,就是24小時待命,365天待命,沒有甚麼休假,而且周末也不能離開北京。外交部要求領事司的官員,包括司領導和副處級以上的官員,要24小時開手機,而且不能離開北京,最遠只可到北京郊區,離北京遠的話,必須請示,有人代管他的工作,才能離開。
外交無小事 行動奉軍紀
外交人員需要在災難或戰火之中保護僑民,即要長時間工作,又要嚴守紀律,十足軍人一樣。首任外交部長周恩來建立第一支外交隊伍的時候,亦稱外交官是「文裝解放軍」;周恩來認為外交工作與軍事工作一樣重要,而且「外交」無小事,外交人員必須要有跟軍人一樣有嚴格的紀律。
下一集,「中國外交官紀實」會繼續講領事保護,由於涉港外交是由外交部負責,香港人在外地遇事,他們會透過怎樣的渠道,發揮領事保護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