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7年,粟裕(右三)在孟良崮戰役前線。網上圖片
——粟裕為何三次辭帥
就在粟裕辭帥被批准,新的元帥人選逐步確定,準備正式授銜之際,黨內高層中有人在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因工作重心在地方而不授銜的情況下,提出了對同樣主要從事地方工作的陳毅授銜的異議。
此前的1954年9月,陳毅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管科學院、政法、文化,並「準備做外交工作」。1955年5月,國務院再次分工,確定陳毅分管第一、第二辦公室、民族事務和科學、衛生工作。如果按這一異議陳毅不授銜,那麼南方游擊隊、新四軍及華東野戰軍顯然要有一位其他代表擔當元帥。
陳毅遭異議
時任總參謀長,堅持了國民黨腹心地區3年游擊戰戰爭,從未離開過抗日戰場並在新四軍全軍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長期實際負責華東野戰軍領導與指揮重任的粟裕,顯然將再次成為考慮的焦點。當然,粟裕本人的再次謙讓也必將在情理之中。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年譜》記載,1955年9月11日,周恩來打電話給楊尚昆,主張給陳毅授元帥銜。
周恩來主張給陳毅授銜的意見最終獲得通過。1955年9月16日,他簽發了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函件,將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授予元帥軍銜的名單,按法定程序提交人大常委會討論。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建議,通過了授予朱德等1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
粟裕「鎮」大將
軍銜正式公佈之前,性情直率的許世友獲悉自己名列上將,找到周恩來,直言要求授大將銜。周恩來只說了一句:「粟裕也只是大將呀!」許世友當即不再出聲了。這就是有名的「粟裕鎮大將」的故事。粟裕擔任華東野戰軍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創造孟良崮戰役的奇跡時,許世友是其麾下的9縱司令員;粟裕擔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政委,指揮全軍「攻濟打援」時,許世友是其麾下的攻城總指揮。如果粟裕為大將,許世友知道自己顯然只可為上將了。
人民解放軍的首次授銜,已成為歷史永恆的定格,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佳話與一些遺憾。毛澤東曾對粟裕說:「你是擔的大將銜,而幹的卻是元帥的任務!」作為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粟裕雖然沒有元帥軍銜,但卻是人民解放軍一座永遠的豐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當歷史的長河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後,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的粟裕,必將發出愈來愈奪目的光彩。(完) ■摘自: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