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大與中科院的聯合實驗室,除了合作進行研究外,亦會互派師生交流和培訓,以達到集思廣益、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陳仲良表示,從2000年開始,城大氣候研究的學者嘗試與中科院合作,故雙方都已相當熟悉,並於兩年前向國家正式提出申請,去年底通過審核後成為兩地首個氣候研究聯合實驗室。他預計每年會有20至30位內地學者和研究生訪港,雙方還將合作發表文章及共同培養研究生。
兩地首個氣候研究聯合實驗室
陳仲良稱,一般安排內地博士生來港做3至6個月的交流,內地研究員則可將自己的研究項目帶來港進行,中科院的資深院士亦會來港交流數周,對香港的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
他還提到,兩個機構除了可以互補研究優勢外,教學方面的溝通亦必不可少,「中科院沒有研究颱風的學者,但他們的理論基礎很紮實,所以我們希望利用中科院的理論知識和香港有關颱風的研究經驗,共同打造這方面的人才。現在兩地教授已經開始聯合指導一位主修颱風研究的博士生了。」
互派師生交流
陳仲良希望可以幫助內地學人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更多學術成果,因此每周都要來港交流的內地生用英文演講,並經常帶他們參加國際會議,了解世界科研動態及國外學者的研究經驗。他笑說,「要成為一名國際化的學者,不光要會做研究,還要能夠寫英文報告、並在國際會議上展示,否則再好的研究成果,都只有國人看得懂;而外國學者能用英文率先發表,成果就會變成他們的了!」
助理教授周文指內地博士生有很好的學術基礎,亦能做出不錯的研究成果,但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嚴謹的英文論文寫作方式,故很少能在國際上發表學術論文,「內地學者的想法和研究都很出色,但往往只是一個『胚胎』,未經過精雕細琢。」她表示,香港院校使用雙語教學,且研究方法與國際接軌,相信有助於內地學者將自己的學術發現加工成為精品推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