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台灣村村長王善武在自家庭院裡觀賞杜鵑花。
今年72歲的王善武是台灣村的村長,他和妻子不僅是村裡最年長的人,也是村裡唯一的大理人後代。「我8歲時跟隨時任國民黨中央軍駐三塔團長的父親到了台灣。我和太太走過世界很多地方,早年在美國加州也買好了房子。1998年,父母很想回家鄉大理,那時我還沒有退休,太太就先帶著父母從基隆來到昆明,又從昆明回到大理。父母去世後也安葬在這裡。」
王善武和太太交流時,常常會幾種語言混用,閩南語、普通話、大理方言、英語。「太太是台灣嘉義人,嫁到王家後學會了一點大理話。在大理居住的11年中,已經會說很地道的大理話了。」
8年,記一輩子
在王善武佔地8畝的院子裡,有一隻雕刻不完整的石烏龜。「記得小時候的大理三月街上曾有一隻石烏龜。回大理定居那年,我帶著太太去看,但那隻石烏龜已經不在了,我當時心裡非常失落。恰巧那時建房的院子裡有一塊剛從地裡挖出的大石頭,我就請師傅把它雕成烏龜的形狀,也算是對兒時記憶的一種彌補吧。」王善武說,很多有關大理的童年記憶,時隔幾十年都不曾磨滅,就像這隻石烏龜。
再後來的一天,王善武一個本地朋友無意中得知了「石烏龜的故事」,便帶著他又找到了那隻石烏龜。「原來是被搬到別的地方保護起來了。」說這句話時,王善武老懷欣慰。
這位72歲的老人,珍藏著在大理8年的童時記憶,在蒼山十八溪裡,他還會把褲子的褲口紮起來,「砰」地扔到溪裡和夥伴們騎在上面嬉戲,看溪裡一種名叫弓魚的魚怎樣由低處的水塘躍向高處的水塘去產仔;每逢火把節,只要山上寺廟裡的火把一亮,山下村子裡的火把就都亮起來了,夥伴們就舉著火把穿過田埂一直走到洱海邊,從山上看就像一條游動的火龍「從台灣回到大理,如暮年回到人生的起點。台灣是我的第二故鄉,大理是我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