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浦東金融貿易區,外資銀行雲集。
對於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上將採取何種路徑,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吳建融曾表示,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長期影響仍然很大。「這將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模式的選擇都產生影響」。因此,中國金融的發展必須汲取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金融業的發展,包括衍生經濟的發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的基本面」。
主營人民幣產品
吳建融表示,在目前新的環境下,「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一開始就定位為是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並以人民幣產品為標的的金融中心」。吳建融指出,上海已經成為國內金融中心,目前正向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邁進。在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應該利用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在市場體系建設上有新的突破。
這一模式得到了學界的認同。經濟學家認為,上海應該走國際國內金融活動融合但以服務國內市場為主的那種模式,亦即基本上是紐約、東京那樣在開放中適當管制和控制的模式,而不是倫敦、香港那樣內外金融活動實際融合那種模式。
同時,要十分注意符合中國國情,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市場。既要融入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格局之中,又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展道路,保持相對的獨立性,維護國家經濟金融的安全。
迎接50年大變遷
學者認為,世界經濟大發展有一定周期和規律可循,往往是50年為一大變遷。20世紀70年代東京、新加坡、香港等地金融中心興起,50年後,到21世紀20年代極有可能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