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港府扭轉過去多年來與華特迪士尼關係中的被動地位,藉著樂園擴建計劃重拾主導地位,不單在毋須注入新資金的情況下仍維持大股東地位,更在談判過程中加入「緊箍咒」以衡量迪士尼表現:迪士尼公司由2008/09年起,需每年披露營運及財政表現,並要按業績表現計算管理費,料每年為港府省下向迪士尼公司繳付10%至30%的管理費支出。
毋須注資 保大股東地位
迪士尼樂園自1999年落實興建,特區政府投資約230億元,但只佔57%股權,迪士尼投資24.5億元,卻佔43%股權,更拒絕披露財務數據。而隨著迪士尼急於香港迪園的擴建,港府通過有效談判,在毋須注入新資金的情況下,以債換股推展擴建,並保留大股東地位,而迪士尼公司則須動用34.9億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表示,在新協議下迪士尼公司須每年披露營運成本及開支和入場人次,而繳付的樂園管理費會改為與業績掛鉤,從目前總收入的2%,改為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6.5%,以現時迪園表現估計,料每年可為港府省下10%至30%的管理費開支。她又稱,港府日後可因應財務表現,彈性延遲繳付專利權費。
設緊箍咒 考量營運表現
劉吳惠蘭形容以樂園業績掛鉤可令樂園的服務更好,並說:「服務不好,業績又怎會好!」她更稱,樂園早前提供小學生停課期間的遊園優惠,只是為了在暑假前做推廣,無意衝擊食物及衛生局的措施。據了解,香港迪士尼樂園屬上市公司華特迪士尼的附屬公司,故2008/09年的財務報告須於明年初向美國證監呈報,料最快明年3至4月才會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