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何凡29日電】對於剛剛圓滿落幕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北京多位中美關係專家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令中美兩國實力此消彼長,此次美國運用更聰明的交往方式,放低身段爭取現實利益,而中國增強主導意識,大膽提出己方要求,勾勒出中美對話平起平坐的新圖景。專家也強調,中美關係仍存在三方面不確定因素,中方須保持冷靜,警惕美國對華政策波動。
白宮放低身段 或為借華「療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本報表示,今次對話中美雙方姿態更加平等,主要基於4點原因:一是經過多年學習西方國家交流方式,中國日漸熟悉「遊戲」規則;二是美國在金融危機中「受傷」較重,令奧巴馬新政府不得不以政治空間換取「療傷」時間;三是今屆新內閣中有多位中國專家,深諳投對方所好,拉近談判距離;四是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軍事與科技三大支柱性硬實力大幅提升,話語權亦隨之提高。
不過他也指出,此次對話後,未來的中美關係可能在政策爭議、政策波動與責任分擔三方面發生分歧,在「爭吵」中漸進發展。政策爭議指美國在貿易、軍控、人權問題、西藏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挑起爭議;政策波動則指美國各部門發出不同聲音,或是其政府內對華抱有長期成見的人士製造事端;責任分擔為美國在反恐等國際性事務處理中,將責任推卸給中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亦提醒,中國宜保持頭腦清醒,一方面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通過雙方各層級的對話渠道,拓寬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以互利共贏為出發點,果斷表達出己方構想,建立更多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