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學生吳可嘉(左一)、陳媛(左二)大學畢業後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合作開辦了一家彩色豆腐坊,經營果蔬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顧客絡繹不絕,生意蒸蒸日上。 新華社
本報連線報道 暑期社會實踐一直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尤其是對於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來說,在當今這個競爭殘酷的社會,積累工作經驗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人保部門的最新數據,截止7月初,內地還有30%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加上去年以來沒有實現就業的大學生,大概有300萬人,就業形勢仍十分嚴峻。眼下社會各行業都正經受金融海嘯衝擊,在此背景下,暑期工市場情況怎樣?本報就此連線京滬粵等地,為讀者介紹各地大學生在逆境中如何探索求生求勝之道。
雖然金融危機尚未過去,但內地經濟已有了明顯復甦的跡象,許多公司、商店、工廠等開始大量招工,給不少學生暑期找工提供了機會。記者採訪發現,由於看到就業壓力的逐年加大,面對日後的就業壓力,今年有越來越多的大、中學生放棄假日生活,通過暑期實踐,以展示所學、收穫經驗,為今後更好地就業「賺」些籌碼。
實習擇名企 經驗好過錢
據了解,到洋快餐廳打工、去商場做促銷員成為「暑期工」大軍中的主要工種,在北京做促銷員或者在快餐店打工月收入基本可以達到1,000元,但許多大學生都不會選擇這類工作。他們多會選擇一些知名公司實習,雖然賺得不多,但主要目的是「賺」經驗,為未來的就業鋪平道路。
另據介紹,除了傳統的幾項工種,今年還新添了其他選擇,如培訓班老師、保姆兼家教、兼職導遊、舞蹈老師、模特等。而這些也是暑期工中的「香餑餑」,只是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也很高,如在學校裡加入模特隊或舞蹈隊的,獲得相應暑期工的機會則會更多,月薪相對較高,有些甚至可以拿到每月4,000元以上。除了自主「就業」外,今年暑假期間,北京市團委還為大學生提供了各類見習基地,將為青年提供3,000個見習崗位,涉及軟件開發、電子商務、水利建設、外貿英語、品牌設計等多個領域。預計到8月底將有7,000餘大學生完成見習。■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江鑫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