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表示,「通波仔」過往只應用於一般冠心病治療,隨著近年引入藥物塗層支架,目前已可處理嚴重心臟病個案。本報記者李見安 攝
【本報訊】(記者 李見安)心臟病是本港致命疾病第2位,一項今年初發表的歐美研究,比較「心臟搭橋」和「通波仔」兩種治療冠心病的手術,發現「心臟搭橋」的中風比率較「通波仔」高2.6倍。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通波仔」過往只應用於一般冠心病治療,隨著近年引入藥物塗層支架,目前已可處理嚴重心臟病個案,患者術後的復發率低於5%。
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2007年因心臟病致死有6,372人,當中69.4%為罹患冠心病,佔全港總死亡人數15.9%。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指出,冠心病是由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脂肪積聚引起,近年發現不少未過40歲的人士患上心臟病,相信飲食習慣、吸煙、遺傳等,是冠心病趨年輕化的原因。
藥物支架復發率低於5%
梁永雄稱,30%至40%冠心病患者並無明顯病徵,而左主幹病變和三支血管病變等嚴重冠心病患者,猝死風險較一般冠心病高4至5倍。他引述《新英倫醫學雜誌》今年2月發表的一項歐美研究,當中審視1,800名嚴重冠心病患者,他們分兩組進行俗稱通波仔的經皮冠狀腔內動脈形成術或心臟搭橋手術,在術後一年,兩者的存活率無異,但搭橋手術中風比率較通波仔高2.6倍;但通波仔的再次手術比率,較搭橋高1.2倍。
他稱,通波仔是以微創方式把藥物塗層支架植入已收窄的血管,自2002年推出藥物塗層支架後,由於支架會釋出抗抑制血管粥樣硬化的藥物,令通波仔患者的復發率低於4%至5%。
煙齡逾廿年、患有高血壓的60多歲黃先生,一次身體檢查後,竟發現心臟有3條血管閉塞達70%,然而他平日沒有任何心臟病症狀,只是偶有氣喘。其後他接受了通波仔手術,一共放入9個藥物塗層支架,至今未有任何復發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