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在進入內地的毛料品質一般。 本報記者原曉暉 攝
緬甸是翡翠原石的唯一產地,也是賭石的最大「莊家」。據緬甸華僑李成興介紹,緬甸公盤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初每年一次,規模較小,影響力有限。當時翡翠原石主要由私人運至中國雲南的騰沖、瑞麗一帶銷售。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緬甸政府認識到翡翠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對資源的掌控,一方面大力打擊國內走私,從源頭上阻斷翡翠原石的流出,另一方面積極推廣公盤交易,公盤從每年1次增加到2次,後來更增加到每年4到6次,每次都吸引大批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的珠寶商雲集仰光,緬甸公盤成為中國珠寶商一年幾度的賭石「盛宴」,其成交狀況和價格走勢亦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翡翠價格的風向標。
公盤競標 八成華人
2008年,雖然受到熱帶風暴及金融海嘯的衝擊,緬甸公盤只舉辦了3次,但成交額高達5.73億歐元,約折合62.5億港幣,創40餘年來的最高紀錄。
「中國是翡翠的主要消費地,參加緬甸公盤的商人,80%以上是華人,近年來每次參展的總華人在5,000人以上。」李成興說。
騰沖絲路碧玉公司董事長戴斌經常到緬甸公盤採購原料,他證實了李成興的說法:「由於翡翠加工業基本集中在中國內地和台灣、香港,緬甸公盤的翡翠原石基本都被華人買走,賭石主要是華人之間的競爭。」
據悉,緬甸公盤每次為時8-10天,開始的幾天會展出所有的翡翠原石,供買家參觀研究,最後幾天進行競標。競標採用暗標和明標兩種方式,暗標就是將待拍原石標出起價,由競拍者將自己估算的價格投入暗箱,價高者中標。明標的石料則直接進行公開拍賣。所有交易價格以歐元計算。
內地商家 豪擲3億
據李成興介紹,進入緬甸公盤的翡翠原石也並非全是上品,「品質好的大約只佔總量的10%。」但由於翡翠原料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品質上佳的翡翠原石成為華人豪賭的對象。在2007年的一次緬甸公盤上,內地珠寶商馬崇仁共下注3億人民幣、投得28件原石,創下此次公盤下注最大、賭得高檔原石最多的紀錄,緬甸政府專門授予他「促進貿易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