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閱兵村首次邀請境外傳媒採訪。圖為洋記拍攝站姿挺拔的哨兵。本報記者 攝
從北京長安街出發乘車奔波一個多小時,包括本報在內的數十名境外記者終於抵達坐落於京郊昌平區大沙河畔的國慶閱兵村。這個昔日拒人於千里之外、戒備森嚴的軍方管制區域今天首次向一眾外媒記者敞開大門。
儘管如此,「進村」依然未能長驅直入。基於防範甲型流感,老記走進閱兵村大門前,必須在幾位神情嚴肅、佩戴口罩的士兵監督下,依次通過電子體溫測量機,確認無「危險跡象」,才准許通過。據稱,沙河閱兵村對病毒的防控極為嚴密,即使是本次閱兵的最高指揮官——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將軍前來視察,也要首先測量體溫。而受閱戰士的體溫檢測更為嚴格,他們需要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以確保無虞。
官兵答問坦誠自信
當面對數十支「長槍短炮」的圍攻,遭遇「洋記者」們用各種水平的中文發出的五花八門的提問,早就在此迎接的中國軍官們坦誠應對,並歡迎各國的鏡頭對準這裡的一切,顯示出充分的開放和自信。
此外,記者還來到官兵營房、閱覽室、生活服務中心等處參觀。據介紹,1984年國慶閱兵,受閱官兵住的是帳篷;1999年國慶閱兵,住的是木板房。今次,受閱官兵不僅住上了隔熱防潮材料建造的板房,還配了網絡、空調、電視、洗衣機;而生活服務區,銀行、超市、郵局、乾洗店、理髮店、修鞋店和電話吧一應俱全。
台灣《中國時報》記者王銘義對此次閱兵村之行也大有感觸。這位曾在台灣軍營服役多年、並參加過台灣閱兵的資深媒體人說,從入村到離開,前後兩個多小時,他注意到訓練場上的訓練從未中斷,而參閱官兵儘管沒有休息一分鐘,但由始至終保持高昂士氣、嚴整軍容,令人欽佩!
他說,神秘的閱兵村向境外記者開放凸顯了中國軍隊的進一步透明和開放,通過此次探營,令他對20天後的國慶閱兵更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