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校園驗毒計劃未正式推行,坊間已流傳多種可以干擾驗尿結果的「蠱惑」招數,例如在尿液中溝水,經脫水處理成粉末的「尿粉」網上亦有售,助學生在尿液樣本中「做手腳」。此外,「假陰性」、「假陽性」問題亦值得關注,戒毒會坦言,試紙質素參差,部分試紙對傷風藥、火麻仁、腸胃藥及中藥「過敏」出現「假陽性」,建議當局嚴選測試工具及制訂嚴謹的化驗程序。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早已盛行校園驗毒計劃的美國,有商人為驗毒青年研發多種「造假」工具,其中一種源自人類尿液,經冷凍及脫水處理的「尿粉」近期大行其道,並在網上商店供各地買家訂購,基本套裝定價49.95美元(約387港元)。買家只需要將清水稀釋尿粉,便能避過驗毒「法眼」。
腸胃傷風藥 均干擾檢驗
吸毒學生千方百計造「假陰性」的同時,「假陽性」亦是清白學生關注的問題。有家長及學生擔心,服食含罌粟、火麻仁的食物、傷風感冒藥、腸胃藥及中藥後,會干擾驗毒結果,冤枉無辜。有多年驗毒經驗的香港戒毒會區域服務總監(東九龍)李景輝表示,測試工具或試紙的質素,有可能影響測試結果,「有些試紙很敏感,吃了傷風感冒藥,都有可能是陽性。」建議政府採用具質素、可靠的測試工具或試紙。
但禁毒常務委員會成員兼醫學會會董鄭志文醫生認為,當局擬議的雙重驗毒程序,讓首次測試呈陽性的學生,即場再以其他品牌的試劑進行複驗,倘第二次測試仍呈陽性,學生可要求將樣本送往化驗室複驗,足以確保測試結果正確。
尿樣做手腳 量杯防造假
至於驗毒者在尿液樣本「做手腳」的問題,鄭志文指出,驗毒隊可根據尿液的PH值(酸鹼值)及含氮量的變化,判斷驗毒結果的可靠性,「可以測試樣本中的物質,如果那些物質變得特別少,就知尿液被稀釋過。」他又指,現時本港使用的其中一款驗尿杯,其底部附有溫度顯示,尿液樣本倒進杯內,會即時顯示其溫度,倘尿液樣本溫度高於或低於人體正常體溫,而且相差很多,反映該樣本「有古怪」。同時,當局計劃為取樣廁格的水箱水染色,以防造假。
■本報記者 鄭佩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