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委員會播放介紹中國安徽宣紙的圖片。新華社
【本報訊】從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傳來最新消息,30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22個中國項目,包括廣東粵劇、書法、剪紙、雕版印刷、端午節、媽祖信俗等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在中國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由驅毒辟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龍舟競渡等,各地活動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歸縣、黃石市最典型。
包含三省四地「端午習俗」
4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曾令國人扼腕不已。去年10月,受文化部委託,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中國端午節」的申報表和相關材料。據悉,本次「中國端午節」申報的項目,由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四部分內容組成,申報材料由三省聯合「打包」。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習俗」,已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雲錦四度申遺終成功
據了解,參加此次世界非遺名錄競爭的有35個國家的111項候選遺產,中國方面總共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35項申請。最終全球共有76個入選名錄,其中包括22個中國項目。除端午節外,備受關注的「文房四寶」中宣紙和徽墨製造技藝入選。此外,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手工織造歷史的南京雲錦,先後三次向申遺衝刺,直到今年第四次申報終獲得成功。據悉,元、明、清三朝均在南京設有官辦織局,專為皇室織造雲錦。
此外,中國入選的世界非遺名錄包括以下項目: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媽祖信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