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歐陽應霄做主編的獨立漫畫雜誌《C恣n雖然曇花一現,卻發掘了漫畫家揚學德。
文:艾 倫
讓大家望穿秋水的數碼動畫片《阿童木》終於在全球同步上映,這部投資成本約6500萬美元的電影據說已算便宜了,同類型影片,夢工廠、Pixar或迪士尼非要過億美元才搞得定。作為本地最大規模的動畫製作公司意馬國際,全權承接了該片的所有動畫設計和製作,更有甚者,說影片的成敗將決定400名本港創意青年的命運云云,似乎有意讓香港觀眾在買票的那一刻,帶上點不那麼單純的念頭。
要知道,憑藉《暮光之城》而一夜爆紅的荷里活新興電影公司峰會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更關心的是這部動畫經典的改編會不會為其帶來第二桶金,而意馬國際讓對方吃下定心丸的,除了有曾幫華納兄弟製作《忍者神龜》的漂亮履歷,背靠的還有香港逾半個世紀的漫畫發展史。
可是,又能怎樣?你要是把《阿童木》當成香港動畫電影,以為票房成功便能揚眉吐氣,那可真是一廂情願,因為從導演到編劇到演員全是Made in U.S.A,表現得再好,無非證明香港的漫畫水平已夠資格做世界的加工廠。
還是不要那麼急功近利,回頭看看香港漫畫在「前國際接軌」時代,是怎樣的可愛和風光。近期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香港漫畫歷史》展覽,分階段分別在香港文物探知館和青年廣場舉行,通過實物、視像、訪談錄音等等形式,回顧香港漫畫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歷史發展,從創作內容、發行方式以及製作模式的變化等方面,展現漫畫與本地社會變遷和本土文化構成的關係。喔,是的,有那麼一點兒學究味道,不過當見到不同年代出版的《老夫子》、《13點》、《李小龍》、《中華英雄》,還有歐陽應霽、小克、楊學德、智海等的作品就擺在眼前時,難免咧開嘴角,會心一笑。
下一個黃金年代在哪裡?
一般認為,香港漫畫的黃金時代是以黃玉郎、上官小寶為主流的80年代,即1975年出台的不良刊物條例後,為逃避監控而出現的漫畫報紙,以主筆晉升的形式,為業界培養和累積了大批人才。但因為漫畫製作的方法越來越傾向師徒制,加之黃玉郎對當時幾家漫畫公司的收購,因而也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雖然如此,當時的風行漫畫如《小流氓》、《中華英雄》、《壽星仔》等均以少年為主角,加上黑幫組織、武功絕技元素以及由李小龍帶起的功夫崇拜熱潮,仍吸引了大量的香港乃至東南亞地區的漫畫迷。不過,在漫畫創作的畫風上,則明顯地見到對日本或者美國漫畫的跟風和模仿。
當然,90年代以後,另類漫畫逐漸在尋找自身發展的空間,無論題材還是創作風格,都讓人耳目一新。比如關注社會問題、科幻類型、政治諷喻。展覽中,或以電腦動畫的形式,或以漫畫雜誌出版的形式,試圖反映出一種相對自由和活力的新興創作個體。可惜的是,展覽看到最後,觀者的感覺變成對曇花一現的唏噓和惋惜。那些曾經有強烈創作態度和個人立場的漫畫書籍和獨立雜誌,漸漸消匿在各種由動漫、電影等媒體衍生出來的各種商品之中,或者要麼搖身一變,從昔日地攤讀物成為藝術精品,被華麗包裝一通後,成為被欣賞的物品。
今年成功進軍內地市場的《麥兜b噹噹》的創作者謝立文,在回答為什麼會紅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它其實不會紅的,因為麥兜的故事是一個反傳統童話的故事……傳統童話故事最後是得到幻想上的成功,但是麥兜正好相反。」他道出的其實是有關故事創意內涵的深刻性以及讓觀者不自覺帶入自己的人文情懷,而這些,恰恰是漫畫進入商業生產後的缺失。
展廳中心擺放茖漹う曭曭滷眸b,當你手搖轉柄時,印滿漫畫作品封面的長卷便隨茼~代的演進而慢慢滑動,看蚨〃揪漱郊十色,你絕不會甘心做世界加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