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9年毛澤東和長子毛岸英(右二)、兒媳劉思齊(右一)、女兒李訥在北京香山,左一為江青。網上圖片
——毛岸英在朝鮮犧牲前後
在談心中,郭洪光如實向小組長匯報思想:「如果可能的話,我想回部隊去帶兵……」當時,毛岸英真想批評郭洪光,但又忍住了,因為他對郭洪光畢竟還缺乏了解。第二天,毛岸英找張養吾商量:「郭洪光不想到朝鮮,這種思想不好!你看應該怎樣幫助他呢?」
新婚即出征 感動他人入朝
張養吾想了想說:「小郭原來是廖漢生部隊的一個連長,可能不太想幹警衛員這個工作。另外,我們這次跟彭總出來,事先毫無出國作戰的思想準備,他可能也有點想法。」張養吾提議毛岸英再跟小郭聊聊,講點道理。毛岸英欣然接受了張的建議,像朋友似的再次找郭洪光促膝談心。他談自己對出兵朝鮮的認識,談自己結婚不到一年,妻子正在生病住院,為什麼還堅決請求參加志願軍……」
郭洪光被深深感動了,他真誠地對毛岸英說:「毛翻譯,我想通了。你是地方同志,還主動要求到朝鮮。我是軍人,還能後退嗎?你看我今後的行動吧!」郭洪光沒有食言。他盡心盡職地照顧和保護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一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才回國。
毛岸英10月10日傍晚隨彭德懷等人從瀋陽到達安東(今丹東),住在「偽滿八大景」之一的鎮江山下一座日本人營造的洋房裡。
次日上午,彭德懷奉召緊急返京開會。難得清閑的毛岸英與張養吾結伴而行,在安東中山公園裡玩了半天。期間,他倆坐在一塊石頭上小憩,毛岸英向這位兄長般慈祥敦厚、教授般學識淵博的忘年之交敞開了心扉。張養吾第一次聽說毛岸英的母親叫楊開慧,第一次聽說毛岸英曾經在上海流浪、在蘇聯留學……毛岸英的不幸遭遇和非凡經歷,使張養吾同情、敬佩、激動。
毛送書山 江備衣服被褥
10月23日黃昏,毛岸英搭乘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長任榮的座車,從長甸河口渡過鴨綠江,踏上了烽火連天的朝鮮戰場。在朝鮮北部大榆洞礦區一間鐵皮蓋頂、陰暗潮濕的簡易工棚裡,毛岸英解開行李,整理床鋪。張養吾望着那一堆行李:鋪的、蓋的、棉的、毛的;還有那一大撂書:中文、俄文、英文、線裝的、平裝的、精裝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你這是搬着書山上戰場啊!」張養吾笑說。「有些書是爸爸送的,這些衣服、被褥都是媽媽準備的,是帶多了。」「你媽媽?」「噢,就是江……江青。」
有人曾說:毛岸英參加抗美援朝是由於江青慫恿的結果,是江青的一個陰謀,其實這是一個無根據的猜疑。江青在50年代初並不像後來那樣,達到壞事幹絕的地步。儘管毛岸英與江青合不來,但江青也是想與毛岸英搞好關係的。而去朝鮮也完全是毛岸英自己的決定,毛澤東也是支持的。(三)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