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納比迪環保建材多年來以廢玻璃及拆建物料製造環保磚,其產品質量已獲業界肯定。
官民雙贏 香港每年製造2,000萬公噸拆建物廢料,港府向發展商收集拆建物運往內地填海,雖已徵收每噸27元的處置費,仍未能收回成本,過去2年動用9億元的公帑補貼,成為港府的財政負擔。有環保企業卻把這個「負擔」化作商機,向發展商收取低於政府25%處置費「吸納」拆建物料,並打碎製作環保玻璃磚及地盤地基石料,代替天然石料,每年處理量高達10萬公噸,經過多年的投資,今年終轉虧為盈,料最快2年內能回本。
運台山填海 2年補貼9億
政府自2005年推出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未分類的拆建物只可運往堆填區,並被徵收每公噸125元的「警惕性收費」,已分類的拆建物則運往填料庫,每公噸收費27元,港府遂與國家海洋局達成協議,自2007年7月起把已分類的拆建物料運往廣東台山填海,由於每公噸27元的徵費未能抵銷運輸及處置成本,過去2年港府花費9億元公帑補貼。
生產再造磚 適宜作地基
被視為港府「財政負擔」的拆建物料,近年被納比迪環保建材公司看中,以較當局低廉的收費向發展商收集拆建物運往屯門的廠房循環再造,公司研究及發展經理陳俊允表示,集團的收費僅為每公噸20元,比政府的收費低,建材被打碎後製作鋪路磚,或混合廢玻璃再造磚塊,以及地盤地基物料。
陳俊允表示,該公司的收費雖低,但足以補貼廢物再造的成本,故生產的再造磚與傳統磚塊的價格相若。雖然環保業潛力深厚,但路途艱巨,陳俊允承認不論是廢玻璃再造成磚,或拆建物料再造磚,業界初期反應欠佳,需花費唇舌解釋,有發展商初時嫌再造物料「五顏六色」,後理解到物料用於地基、甚少外露,才漸漸接受。目前,該公司每年處理10萬公噸的拆建物料,但相對全港每年製造2,000萬公噸拆建物廢料,該公司的處理量只是杯水車薪。
該公司自2005年設廠時每年只生產15,000平方米的鋪路磚,時至今時年產量「翻兩番」,較當年增加11倍。陳俊允表示,公司4年來投資逾千萬元,今年終能轉虧為盈,料未來2至3年可回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