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風聲》中最吸引觀眾的是縝密的情節。
【本報廣東新聞中心記者李望賢、實習記者郭若溪電】隨著兩岸三地的影視合作逐漸深入,中國影視事業近年來飛速發展,不少作品風靡內地的同時也受到香港、台灣觀眾的追捧。國慶前後,隨著各類主旋律影片閃亮登場,反映抗戰過程的諜戰劇、諜戰電影也層出不窮,不但在內地受到熱捧,香港亦有電視台和電玩產商已經或正在計劃引入內地諜戰劇,台灣也有不少觀眾上網觀看。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院長、中國高教影視學會副秘書長虞吉指出,諜戰劇的出現就與香港有著密切聯繫。香港大地影業的第一部故事片《孤島天堂》就是中國最早的諜戰片之一,在當時全國都受到歡迎。如今,電視劇《潛伏》、電影《風聲》等,它們以更為縝密的情節和更加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再次征服了兩岸三地的觀眾,將諜戰題材推向影視市場的熱點。
配合國慶 題材討巧
有人說以《風聲》為代表的諜戰片熱潮,是來自一股對早期反特劇的翻拍熱。另有《保密局的槍聲》、《夜幕下的哈爾濱》、《藍色檔案》等翻拍的反特劇在熒屏上大行其道,它們都借了原作的標題和人名進行了再度創作。但毫無疑問,趁著建國60周年熱風的內地諜戰作品,在商業操作上有了成熟的運作。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電影,《暗算》、《潛伏》等代表諜戰劇的高水平作品,借用主旋律題材,擺脫了臉譜化創作,製作也更加精良,因而受到兩岸三地觀眾的歡迎。
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鄭凱南表示,一部諜戰片除了本身情節之外,還必須滿足推出時段好、選擇的演員好、媒體宣傳的到位等等商業化因素。而今年的熒幕熱點為主旋律題材,大熱的諜戰片正是將商業片子做得很主旋律,且在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所以能夠吸引兩岸三地的觀眾。鄭凱南指,對於香港和台灣的觀眾來說,看電影的大多數還是青年觀眾,他們和老一代的人相比政治傾向已經很淡漠了,他們更多的是衝著情節和演員等賣點前去的。相反,內地老一代的觀眾是衝著政治去看的,會想去看看到底是什麼回事。
虞吉亦指出,現在的諜戰片亦是屬於紅色系列劇的一種,是早期諜戰片的復活。而早期所謂的諜戰片本身就已經是商業電影,如《天字第一號》、《情報員》、《粉紅色炸彈》等,在當時都流行了一段時間。他指:「在60年國慶期間,這種題材正是最討巧的。並且諜戰片相對於《建國大業》那種全景式的正面展示影片,拚的是驚險、懸疑、可看性更強。」
明星效應 人物塑造更生動
縱觀如今的諜戰片,沿襲了以往的地下活動、故事、鬥智等元素,但有了更新的亮點。其中人物的塑造正是最為成功的一點。《風聲》雖然雲集當紅明星周迅、李冰冰、黃曉明等等,但面對《建國大業》的全明星陣容則相形失色。不少網友力撐《風聲》指,《建國大業》成功靠的是明星,《風聲》靠的是品質,人物就是其中的亮點。當然,演員的選擇也很重要。鄭凱南說:「如果演員沒有大腕的元素,觀眾就會少些。當紅明星很少演過這一類的片子,革命系列的片子,就非常吸引人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