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國會一份報告聲稱,中國加強了網絡間諜戰,對美國電腦網絡構成威脅。
眾多法律界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均表示,面對越演越烈的中美商業秘密「暗戰」,中國企業在按照法律據理力爭的同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聘請中美法律顧問共同合作,全程審核公司運營,以減少被「商業秘密戰爭炸彈」擊中的機率。
中國知名法律專家魏衍亮在文章中指出,從商業秘密案件看,中國政府、企業、個人在中國國內的通訊、活動可能納入美國司法機關的調查範圍,其與美國居民和企業的來往函件、交流互訪都可能被長期跟蹤調查。為避免一些無關緊要的客套話、恭維話引起法律風險,相關政府、企業、個人應當入鄉隨俗,按照美國的慣例,讓相關通訊和活動都由美國律師全程跟蹤、審核。這是中國當事人應對美國商業秘密「暗戰」的主要策略之一。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曉青對本報表示,美國律師可能對中國國情並不十分了解,所以合資公司應該聘請中國專業律師與美國專業律師共同合作,按照中國或美國的法律慣例,全程審核企業運營,以減少被「商業秘密戰爭炸彈」擊中的機率。
企業應建保密體系
馮曉青同時指出,中國目前仍缺乏針對人才流動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完備法律體系。已有的法律規範,大多數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在此情況下,他建議所有企業都應構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商業秘密保護防範體系,有效地保護好企業的商業秘密。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知識產權系教授朱雪忠則提醒在國內創業或者海外歸來工作的人員,要加強法律意識,根據曾經簽署過的協議,保護供職過的企業的商業秘密。此外,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要在協議中提醒員工注意保護原企業的商業秘密,避免將自己的企業捲入相關糾紛中。目前,中國企業在這方面保護意識淡薄,只有少數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
內地法律專家指出,中國在有關商業秘密保護方面除法律體系尚不完善之外,相關的人力、財力投入更是遠遠不足,這給不少境外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進行商業秘密滲透或不正當競爭留下可乘之機,這不但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更會威脅國家經濟安全。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趙一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