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季承爆署名排序埋決裂導火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政道接受諾貝爾物理學獎 。網上圖片

——《李政道傳》披露與楊振寧恩怨始末

 李政道在普林斯頓工作,既有成就又很愉快。但此時糾紛卻發生了,源頭是他們合寫的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問題。

兩篇論文署名次序各異

 這兩篇論文的總標題是《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第一篇《凝聚理論》署名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氣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楊振寧。

 季承寫道,在第一篇論文完成後,按慣例合作者的署名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應該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是,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4歲。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

 在第二篇論文署名時,李政道說服楊振寧按國際慣例改了過來。

 署名問題給二人帶來裂隙,李政道決定不再和楊振寧合作。之後,雖然他在普林斯頓又工作了一年半時間,但是他們沒有再合著論文。論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於心。那時,他並不知道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長女)也參與其間。據楊振寧回憶,上述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楊振寧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為李畢業後科學事業一直不順利,要幫助他,可是杜致禮根據「女人的第六感」出面阻止,說李政道這個人不值得他這樣信任。

 李政道決定離開普林斯頓,去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李政道離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本來就是想和楊振寧拉開距離。一件偶然的事情,卻使二人恢復了合作。

分手3年再合作獲諾獎

 1953年,楊振寧曾去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工作一年,和米爾斯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同位旋守恆和同位旋規範不變性》,其中提出了後來十分有名的楊-米爾斯規範場方程。

 但是,當時李政道對這篇論文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持嚴重懷疑。一次,楊振寧到哥倫比亞大學來看李政道,李把他的看法告訴了楊。經過激烈的討論,楊同意了李的意見,還共同署名,李前楊後,發表了論文《重粒子守恆和普適規範轉換》。

 宇稱不守恆的發現,被譽為20世紀物理學中的革命。根據《李政道傳》所寫,這一發現是由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的:1956年大約是4月底和5月初的一天上午,楊振寧開車從長島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看李政道,在李的辦公室裡進行了討論。李政道把最近的工作以及宇稱不守恆的突破性想法,統統告訴了楊振寧。楊振寧激烈地反對李政道所說的一切。但經過反覆的討論,他逐漸被說服,並表示願意與李合作。他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勸李不要急忙發表上述那篇論文。他說,這是一個非常熱門的突破,應該用最快的速度,將整個弱作用領域一下子都佔領下來。這樣更加完整,有更大的意義。李政道覺得十分有道理,同時覺得如有楊振寧的參加,會使整個事情做得更好。

 兩人開始了友好的競賽。他們在大約兩周內完成了全部的β衰變分析。一個月後他們完成了對這些過程的分析,寫出了論文。這篇論文是由李政道執筆,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這就是轟動一時後來獲得1957年諾貝爾獎的那篇論文。(二)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

相關新聞
國家文物局網上開腔 認可安陽曹操墓 (2010-01-31) (圖)
上海「民告官」 勝訴率創新低 (2010-01-31)
東莞書記市長 網絡語言拜年 (2010-01-31)
滬世博的士 須裝防劫設施 (2010-01-31)
季承爆署名排序埋決裂導火線 (2010-01-31) (圖)
兩岸兒童共迎新春 (2010-01-31) (圖)
葫蘆蛋 (2010-01-31) (圖)
內地十大奢侈城市出爐 上海奪冠 (2010-01-30) (圖)
八旬翁服刑43年 憂難適應拒出獄 (2010-01-30) (圖)
劣賊偷車牌 托菩薩「看贓」 (2010-01-30)
自貢燈會下月開幕 災區民眾免費觀看 (2010-01-30) (圖)
《李政道傳》披露與楊振寧恩怨始末 (2010-01-30) (圖)
玉石王 (2010-01-30) (圖)
臘八粥 (2010-01-30) (圖)
中外科學家首次研究發現 億年前存五彩恐龍 (2010-01-29) (圖)
上海「最牛班級」 8成上北大清華 (2010-01-29) (圖)
鐵證如山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2010-01-29)
誤聽滬語摑警察 東北女判緩刑 (2010-01-29)
吉林9歲女童產子 (2010-01-29)
江青無緣參加開國大典揭秘 (2010-01-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