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遊花園:隨波逐流 價值何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2-04]     我要評論

殷培基

 補課,不一定收效。

 補課,要有準則。

 補課,不能人云亦云,人有我有,人做我又做。

 老師甲說:「補課無大幫助,只是學校強來,假期做點事,好向家長交代,表面功夫,苦了老師們。」

心甘情願 才有意義

 誠然,補課出於自願,比校方規定的來得舒服和「好受」,有承擔、有責任的老師不用硬性規定都會自動邀約學生回來補課,而通常這些主動獻身的都是備好了課,令補課變得有價值。學生回來不會覺得浪費時間,更不會覺得是被迫的。上周提及如果補課只是做一、兩次試題訓練、past papers之類,其實不能有太大得着,回家都可以幹的事,就不要回校補課做。補課既是自願,自然心甘。

放假須補課 老師氣上心

 筆者的朋友在新界區某中學教中文,他說每逢長假期,學校都規定老師在不同時段回來補課。老師想去旅行、回鄉?可以,但一定以補課為先。這令老師都氣結得很,但亦只好無奈接受。大家心照,這種補課,對老師、對同學都沒甚益處,變相令假期少幾天,罪過、罪過。

課外知識 更有用處

 回來補課並無問題,但要補得有價值。我們可以兩項準則來設定補課內容。一是主題教學,補課應學習一些課程外、但又能提升學術水平的學問,如寫作技巧專題、生態環境專題等。日常課程中的文章和課題,不用透過補課來教授,反而專題講解一些因日常為趕進度而無法深入的課題,更有用!同學想知多一點如何寫好一篇文章,故以寫作技巧為補課專題;同學想學懂生態環境與環保的關係,故以生態保育為補課專題。這不是比回來操練歷屆公開試題目更有用處嗎?

強弱分流 集中火力

 二是教學人數。一班同學回來補課,當中強弱參半,既拔尖又補底,難以集中火力,反而模棱兩可。分作尖子補課和補底補課,以分流式加強力度,水平更易提升,學習效能亦易見效。筆者知道有老師要一班40人回來補課,只等於多上一堂日常課,同學的學習和成績差異依舊,效能還是依舊。還是索性播放一套有點意義的電影,敷衍兩小時,放學!

 若我們能慎重思考補課的可行性、自願性和核心價值,而不是因盲目地以為補課可提升成績、可向家長交代的話,至少筆者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補課。

 ■starstarkevin@live.hk

相關新聞
4大學校長逆市加薪惹批評 (圖)
過去2年各大學支付最高薪酬表 (圖)
各校年薪180萬元或以上人數 (圖)
學者課餘賺外快 成「隱形」高薪族
440浸大教職員減薪5.38% (圖)
國民教育交流團訪鄭州天津 (圖)
教育博覽今開幕 內地高校吸港生 (圖)
中大明辦成就展 高錕將出席主禮
中大深圳分校選址龍崗
時人時事:港深智能卡互通 有望年內試行 (圖)
遊花園:隨波逐流 價值何在?
講識英語:Spring Commences! (圖)
英語世界:Adjectivizers & Adverbializers
星空故事 (圖)
梨園生輝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