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讀的《2010至2011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為粵劇界帶來大幅增撥資源的喜訊。在今個財政年度,政府向「粵劇發展基金」注資2,000萬元,而2010至2011年度則提高至6,900萬元,以加強粵劇藝術的承傳工作。據說,款項主要用作培訓青年演員和支持專業演出,或許會如我在一月中提出仿效「電影發展基金」,以貸款的方式,協助有市場經濟支持的粵劇團體發展產業。此外,政府也會在下一個財政年度向立法會申請約7億3,000萬元撥款,在高山劇場加建有中型劇院及培訓等設施的新翼大樓,連同立法會本年度已撥款約1億8,600萬元,把油麻地戲院及紅磚屋改建為戲曲活動中心,為小型粵劇演出和粵劇新秀提供表演和練習場地,這兩年建造演出場地的款項高達九億多元,而將來西九龍的戲曲中心群,估計建築成本也超過二十億元。在政府大幅度增加現金支援和興建多個粵劇界專用場地後,將可紓解培訓青年演員財政緊絀和缺乏場地的問題,粵劇界尤其是香港八和會館應該掌握機遇,為怎樣培養粵劇接班人提出一個實際可行、獲業界和社會人士接受的方案。
別因財失義
說一句老實話,也正如業界的批評,像我這般的路人甲,不懂唱,也不懂演,絕無能耐教出一個半個演員出來,最能為粵劇界做的事是向政府爭取資源,到今天大概也算有了交代。教唱教做,培訓人才理應既是戲行的專業,也是您們的責任,粵劇承傳的棒子,毫無疑問,應由業界接下。但在過往的日子,我看到行內人的思維仍留於師徒制的年代,對現代藝術教育認識不深,專業培訓和業餘推廣的性質也混淆不清,絕對需要借助學者和其它表演界別的專業工作者協助,制訂出專業的培訓計劃。
最後,謹向業界說句不中聽的話,辦事無錢不行,但錢也是萬惡之源,其它藝術界別不乏因財失義、明爭暗鬥的例子,期望諸君能做到「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同為本地粵劇的承傳出力。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