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兆璋(右)表示,課程主要面向在職教師,內容包括通識教育、中英雙語教學、特殊學生教學技巧等;左為鮑偉昌。 本報記者覃卓嘉 攝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中學教育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但同時亦為教師帶來新的教學挑戰。通識教育、中英雙語教學、特殊學生的學習需求等,成為現代教學必不可少的新要求,教師更需不斷再裝備自己,提升教學質量。浸大教育學系推出全新「教與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Master of Social Sci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希望為更多在職教師或有意投身教育行業的人士提供更多進修機會。相關課程已獲浸大教務會通過,現在開始招生,將在今年9月正式開班。
新學科要求多 相關培訓缺乏
負責相關課程、浸大教育學系副系主任李兆璋介紹指,學系由2008年開始籌備課程,主要是回應近年在中、小學教育改革中,更多教師希望就新學制進行更多系統性培訓的需求。他舉例說,新高中課程新設的通識科,在舊制中並不存在,而這個新科目要求教師首先對學科有透徹的了解,以及更新教學技巧。此外,他又指出,現代教育中亦越來越強調對特殊學生的照顧,這亦是目前的教師培訓系統中所缺少的部分,而現時業內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非常少。
師生互動 切磋長短
李兆璋表示,課程的主要培訓對象是中、小學在職教師,而此課程的最大特色是為這批教師設計一項「行動研究」學習計劃。他指出,未來每名學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負責指導學生的導師會親自到該教師任教的學校,觀察其上課情況、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並與學生互動交流,給予專業指導。李兆璋表示,1個導師大約專職負責5名學生,學生之間亦會有討論小組,並與導師一起進行跨校、跨科、跨角度的互動學習。學系將針對計劃為學生提供一個專門的網絡互動平台。
培訓教師 應對特殊學生
該學系助理教授鮑偉昌補充說,課程的修讀模式為2年兼讀制,學生需要修讀約8個課程,其中包括2至3個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核心課程,2個集中在中文、英文及通識教學技巧等的專業課程。另外,學生亦需完成2個選擇課程,科目包括校園管理及指導、方言地區的語文教學等。他指出,教授亦將在授課過程中,特別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融合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教師相關方面的能力。
年初獲通過 接受外地人報讀
李兆璋預計,課程主要在晚上或周末進行,歡迎臨近香港地區的人士申請報讀。他指出,課程今年2月獲得浸大教務會通過,現已正式招生,預計學額約為40個,2年學費合共8.5萬元港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