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文雄以《海洋生態系統重金屬的食物鏈傳遞和生物可利用性》獲自然科學一等獎。左為周靜。本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首次直接參與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的香港院校傳來捷報,6所大學的多名學者獲得獎項。其中,中文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姜里文、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系教授王文雄更分別奪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人獲獎的科研項目均進行了約10年之久,分別對植物細胞系統內的蛋白質運輸基理、海洋生態系統內有毒重金屬的傳遞做出了創新貢獻。 ■本報記者 吳玫
昨日「國家教育部200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香港頒獎典禮」在理工大學舉行。國家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周靜、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美嫦、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潘永華、副部長李凌等嘉賓為獲獎者頒獎。周靜在致詞時稱,去年共有290多所高校提交了約1,150項科研成果,在通過評審合格的1,073個項目中,有119項和174項分別獲得一、二等獎。
13項目參選 7項目獲獎
從去年開始,該獎項接受香港高校的直接推薦,並委託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負責該獎項於香港的聯繫、諮詢、服務等工作。去年共有7所港校提交了13個項目供評選,最後有7個項目獲獎,其中中大和科大分別以《植物液泡前體及內涵體的分子鑒定》、《海洋生態系統重金屬的食物鏈傳遞和生物可利用性》奪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香港大學憑《多元統計分析中異常點的診斷及穩健估計》獲二等獎,浸會大學和理工大學獲得二等獎的項目分別是《珠江三角洲土壤污染的風險評估及其生態修復》、《中國對流層臭氧污染及過程研究》。
理大中大獲兩科技進步獎
另理大和中大還獲得兩項科技進步獎,包括《自由曲面光學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及其應用》、《多模態的多語種語音、語言交互的研究與應用》。
中大教授姜里文從2000年起從事細胞內蛋白質運輸基理的研究,並率先在植物液泡中發現前體及內涵體,兩者皆為蛋白質功能運輸中的必經途徑,相信對日後的應用研究大有裨益。王文雄12年前加入科大即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研究,並首次發現食物鏈是海洋生態系統內有毒重金屬傳遞的主要途徑,反而目前一般認為的通過水質吸收、在眾多生物中所佔的重要性往往很小。王文雄表示,有關研究發現將使相關機構或政府部門必須重新修訂水質標準。
城大等夥內地大學奪數獎
此外,城市大學、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還與內地的中山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同濟大學、南京農藥大學聯手研究,獲得兩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及三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源於1985年教育部設立的科技進步獎,用以鼓勵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專利技術實施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