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經濟參考報》13日消息:經常去歐美國家的人都清楚,在西方商場裡,同樣品牌的衣服、鞋帽、筆記本電腦等等,要比中國便宜得多。讓許多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商品上還都有一個標籤:「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同款貨品 價差數倍
比如,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北京西單可能要價2,000元人民幣;但在美國的Outlet(類似品牌連鎖店),可能只要不到100美元,按照匯率計算,國外價格不到國內的一半;同一款Hugo Boss的西服,在國內的精品店,標價動輒上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的百貨商場,一般也就在300美元(折合港幣約2,328元)至400美元(折合港幣約3,104元)。
服裝如此,電子產品也不乏其例。比如同一款蘋果的i-phone手機,也是「中國製造」,在美國現在售價不到200美元;但在中國,至少3,000元至4,000元人民幣。
有人認為,「中國製造」在國內價格比國外高,應該從體制問題上尋找,比如,商品流通渠道不暢、交易信用缺失,使國內廠家更希望出口,因為這畢竟可以確保錢貨兩清;另外,國內不少行業,可能存在着某種的壟斷和暴利,自然更傾向於盈利的最大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製造」的國內外價格差不是一種因素可以決定,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