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因素。歐洲債務問題打擊需求,加上美元升值,國際原油、工業金屬價格下降,輸入性通脹壓力減弱。
2、經濟增長。下半年經濟增長將減速,PPI達到頂部,未來將會回落,PPI對於CPI的傳導壓力將減輕。
3、食品價格。伴隨着天氣好轉、供應增長,鮮菜、鮮果等農產品價格將有所回落。商務部和農業部最近數據顯示,以肉類和蔬菜價格為主的食品價格正在下降。
4、全球化。研究發現,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由於日益融入全球經濟,中國與發達國家通脹趨同性明顯上升,相關性從過去的17%顯著提高到近70%。歐洲債務危機使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近期通縮風險大幅上升,減輕了中國通脹壓力。
通脹高漲派觀點
1、中國經濟已明顯出現過熱的症狀。第一季度進行季節調整後的GDP環比增速已達到12.2%。
2、食品價格上升令CPI上漲非常快。「一頭豬攪亂了通脹局面」的教訓可能重蹈。
3、工資普遍上升造成新的通脹壓力。據農業部調查數據,民工的實際工資增長了14%,遠遠超過了GDP增長的速度。今年年初,各地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有的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了20%。
4、流動性十分寬鬆的狀況迄今沒有顯著改善。今年新增貸款即使被控制在7.5萬億元,已經是通常年份的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