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小平(中)與繼母夏伯根(左)及夫人卓琳攝於文革時期的江西。 資料圖片
2009年8月10日,鄧小平遺孀卓琳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人們記得的,是她與鄧小平相濡以沫、從未紅過臉的58年婚姻;不為人知的,卻是卓琳與年長鄧小平僅5歲的繼母的婆媳情。婆媳和睦相處51年,來自鄧小平夫婦對老人的孝順尊敬,也來自老人對子女無私的愛。
卓琳與婆婆夏伯根的故事,從1950年春天的重慶開始。
當鄧小平回到重慶的消息傳到廣安,舅舅談以興立即找到鄧小平的繼母夏伯根,決定一起乘船去重慶尋親。
船在朝天門碼頭靠岸,從未見過繼子的夏伯根一路打探鄧小平所在,尋到西南政治局大門口時,卻引起警衛員的警惕:鄧書記都45歲了,這個女人才50歲出頭,怎麼可能是書記的老娘?
婆媳初會百感交集
幾番交涉,兩人終於在晚上見到鄧小平夫婦。甫見面,多年未見的舅甥倆立刻忘記了旁人,自顧自拉起了家常。
卓琳打量着被忘在一旁的夏伯根。對方身材高挑、衣衫整潔,雖一路風塵僕僕,人卻很精神。她為夏伯根端上一杯茶後,問起一路的情況。許久,談以興終於想起:「賢娃子,這就是你後媽。」
夏伯根露出侷促的笑。
卓琳大吃一驚。原以為丈夫除了舅舅再無其他長輩,沒想到還有一個繼母!
「是她給你老子披麻戴孝送終的。你老子死後,你們家全靠她撐起來。」夏伯根被談以興誇獎得不好意思,「聽說你回來了,想來看看你,沒有別的意思。」看着這位只比自己大幾歲的農婦,鄧小平做出決定:「留下來,我們一起生活,夏媽媽!今後我們給你養老!」
夏伯根愣住了,素未謀面的繼子竟想留下自己!卓琳能體悟到婆婆此時的百感交集,她為夏伯根拭去喜極而泣的眼淚,「留下來,你該享享清福了。」
不分親奶奶繼奶奶
「叫奶奶,我們家不分親奶奶繼奶奶。」鄧小平向孩子們介紹家中新成員。卓琳也喜歡跟着孩子們喊「奶奶」。一起生活兩年後,她習慣什麼事都與老人商量。
1952年,鄧小平調往中央工作,舉家遷往北京。
到了北京,鄧小平立即投入緊張工作中。卓琳代替丈夫領着老人和孩子們遊遍北京的名勝古跡。遊覽途中,遇到熟人向她打招呼,卓琳總是主動拉着夏伯根介紹:「這是小平的媽媽,我婆婆。」作為媳婦,她想滿足婆婆的一切願望,而被兒子和媳婦親口承認,是夏伯根最大的願望。
不久後,卓琳成為鄧小平的秘書,兩口子每日早出晚歸,夏伯根便攬過所有家務。(二之一) ■摘自《愛情.婚姻.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