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青海省人民醫院組織了該省參與救災工作的23家醫療機構的代表參與工作坊。圖為講座後港川專家與青海醫護人員合影。
【本報訊】(記者 吳玫)青海玉樹發生7.1級大地震後,曾參與四川地震災後工作的本港院校,積極投身是次的救治和重建工作。理大本月初派出教職員到青海省會西寧,為逾200位大學生和該省23間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開設5日的社工與護理的工作坊。該校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臨床導師葉嘉寶表示,當地漢藏青年以往較少交流,但今次他們為救災工作一同接受培訓、討論各類可行性方案,相信可成為加深雙方了解的契機。她還指,玉樹是藏人聚居地,重建工作有別於四川,對於探討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共融有重要意義。
葉嘉寶介紹稱,玉樹地震發生後,在曾於青海師範大學任教的理大碩士班學生和團體捐款10萬元的支持下,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護理學院及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等的教師專程赴西寧,為當地即將參與重建工作的大學生和醫護人員提供培訓。她指出,玉樹地震與當年四川地震不同的是,前者90%的居民都是藏民、語言不通,且路途遙遠、交通費用昂貴,故他們先選擇到西寧進行「培訓培訓者」的工作。
語言溝通是最大攔路虎
護理學院顧問護士陳珊珊指出,四川地震發生後的救治工作主要是為災民進行截肢,而玉樹地震受災人數較四川少,但是語言溝通和藏族習俗成為最大攔路虎。
為了與災民溝通更加順暢,青海師範大學特別在其轄下的民族學院挑選了72名藏族學生接受培訓,另外還包括該校社工系學生84人及青海民族大學社工系的55人。此外,青海省人民醫院還組織了該省參與救災工作的23家醫療機構的代表參與工作坊。在5日時間裡,理大和川大的教職員分別為他們講解了救災的心理和社工理論、救災過程中的疼痛管理及預防和治療流感、關節炎、失眠等問題。
葉嘉寶指以往漢藏青年很少交流,但在這次工作坊中卻合作討論各種重建方案,藏族同學更提供了不少有用線索,例如藏族人守喪期內不准笑、故社工不能設計有趣的活動為災民減壓;理大講師曾展示四川映秀鎮婦女作為災後生計的刺繡作品,有藏族女生受此啟發,建議玉樹災民可將刻寫經文的瑪尼石堆轉為可售賣的藝術品。她相信,玉樹的重建工作對於探討傳統習俗和現代化生活的共融具重要啟示。她舉例說,藏人崇尚自然,無需輸入現代垃圾的處理方式,但現時提供給災民的樽裝水和方便麵所造成的垃圾是不可分解的,據稱已堆積了700噸垃圾,「玉樹鄰近三江源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很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