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熠恆是港大醫學院最年輕的臨床助理教授。本報記者歐陽子瑩 攝
【本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港生一向對科研均缺乏興趣,特別是醫科畢業生,很多人總是盤算著何時執業、掛牌,但陳熠恆卻義無反顧選擇研究之路。27歲的他目標明確,故在大三時曾休學一年投身研究,並在唸醫科最後一年同時修讀研究碩士。去年,他終在港大醫學院畢業,迅即獲校方青睞,成為醫學院最年輕的臨床助理教授,年薪高達70萬元,名列港大09年畢業生「高薪榜」頭三位。不過,高薪厚職對他而言仍不及工作性質吸引,他現正全力投入研究心血管疾病,希望可造福病人。
中學畢業於皇仁書院的陳熠恆,會考8優佳績,中六時曾獲美國一間大學取錄,修讀經濟、投資等大熱的賺錢科目,但因與自己當醫生的理想不符,所以留港轉戰高考,最後勇奪3A2B,考入港大醫科,一圓心願。
陳熠恆熱愛科研,05年大三後,他花了一年在醫學院全職進行關於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期間嶄露頭角。08年畢業前便發表了大豆可減低心血管病風險的研究結果,「做研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問及解答問題,可以激發思考、訓練批判思維。」自言喜歡追求學問的他,為再一步進修,選擇在唸醫科的最後一年,同時修讀Research in Medical碩士課程。
「做感興趣又有意義的事」
由於表現優秀,他在瑪麗醫院內科實習期間,已有一份內科醫生的聘書在手;在實習兩個月後,突然收到港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林大慶的邀請,叫他回校擔任臨床助理教授,令他喜出望外。
臨床助理教授的工作涉及教與研,陳熠恆認為很具挑戰性,且甫畢業年薪便高達70萬元,相信羨煞不少旁人。但他卻認為,興趣最重要,笑言之前沒有問過薪酬已答應出任該職,「為賺錢可以有很多選擇,但如只為賺錢便比較短視,我的理想是做自己感興趣又有意義的事。」
醫生大多抱有救死扶傷的大志,陳熠恆坦言也十分享受在前線工作,不過這樣幫到的人始終有限,反而做研究可以更宏觀,能夠從根本做預防工作,影響力更大。躊躇滿志的他已為自己定下目標,期望不久將來找出一系列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減低病發率,貢獻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