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加坡環球影城開幕後,旅遊業帶動經濟發展。
早期新加坡的發展是建基於加工出口的製造業,但1980至1985年新加坡面臨勞工短缺及生產力低落問題,再加上受到新興的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的競爭,讓新加坡意識到原本地理位置與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不足以抵擋來自後起工業國家崛起的挑戰,必須提升生產的價值鏈,以及依據比較利益原理,善用國際資源、調整其生產與貿易結構、積極融入全球的供應鏈中,才能保持其區域轉運中心的貿易地位,並維繫對其他部門發展的支持。因此,新加坡在政策上除技術升級策略之外,亦決定擁抱全球化的趨勢,提升其全球運籌的競爭力,並在1986年以後轉型朝服務業發展的策略,使得新加坡的經濟出現重大的轉型,特別是推動跨國企業於新加坡建立海外營運總部、全球貿易商業中心、區域營運總部等計劃,成功帶領新加坡進入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階段。
鼓勵科技創新 香江遜獅城
此間學者提出,比較香港與新加坡可以發現,雖然在政策運作上兩者均表現出極佳的政府效能;在經商環境面也都強調自由貿易、法治環境、基建設施佳、政府廉潔、稅制簡單且稅率低;在對外環境上亦積極擁抱國際化、整合國際及中國大陸的資源,並積極進行區域整合,形成區域中心;但在核心的運作機制上,兩者卻有明顯差異,香港尊重市場機制的運作,新加坡則是政府積極介入管理。另外,在整體發展策略上,為與香港有所區隔,新加坡特別重視創新政策的推動,並從早期的科技基礎擴大到目前的全面性創新。而香港則在科技研發上居於弱勢,但已經從整合中國大陸科技人才與技術的合作上尋求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