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滲污汀江事件曝光後,經海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後續效應如多米諾骨牌,轉眼間便閩西小縣倒向境外,自污水池洩向股市。頭頂「中國最大黃金生產企業」的光環,如今在媒體的層層剝離下,裸露出真實面目。
翻閱過去幾年的紫金財報,其淨利潤幾乎是以每年兩成的速度增長。但同時,與其相關的污染控訴始終不絕於報端與各大論壇。利字當頭,在稅收貢獻鑄就的鍍金外衣掩護下,即便是來自國家最高環保部門的嚴厲通報,也沒能阻止其擴張的速度。
1873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發表其首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著力描寫一個「遍地黃金」但道德淪喪的時代。100多年後的今天,部分中國企業正在重書一條類似的「淘金路」。血鉛兒童、結石兒童,無一不是被暴利蒙蔽雙眼的企業一手釀成的悲劇。誰能保證,未來的某個時刻,不會出現成批銅離子攝入超標的「紫金兒童」呢?
而這其中,更被質疑的便是地方政府與企業的曖昧關係。與紫金礦業一樣,不少環境問題企業均是其所在地的經濟支柱,一併解決了當地的稅收和就業問題。相較地方政府,這些企業才是當地真正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時至今日,紫金方面除了以天災為事故托詞,並輕描淡寫回應「開始以為是小問題」外,再無說法,更未提補救及賠償。事故礦區內,銅礦生產暫停但黃金開採仍在繼續。而當地政府替之出面補救,卻難以換回千噸死魚復活,更難以止住漁民無言的淚水。
平心而論,若干年後,人們很難記起某個企業上繳多少稅,歷任縣長緊急補救多少回,卻必須世世代代面對發臭的河水、裸露的山岩!有責任感的企業家和父母官,應該想一想如何面對子孫後代。 ■舒婕
(小啟:「神州小議」欄目,由即日起更名為「縱論神州」,敬希垂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