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半個偉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索爾仁尼琴。 網上圖片

游宇明

 最近一些年,國內報刊關於前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的文字很多,我一向不喜歡湊熱鬧,本來不準備再發什麼議論,但這些日子讀了一些新材料,又覺得應該寫點東西。

 說索爾仁尼琴是一個偉大的作家,我絕對舉雙手贊成。此君出生於1918年,蘇德戰爭時曾當過兵,因在通信中批評斯大林被逮捕入獄,度過8年勞改營生涯。1965年發表處女作《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即遭到嚴厲批判,1969年被作協開除會籍。然而,就是在這樣極端艱難的環境中,他也從來沒想過放棄自己的思考。他躲到偏僻的地方創作《古格拉群島》。這本書深入到極權社會的各個層面,描繪了苦刑犯在勞改過程中遭受的極大的肉體痛苦和精神扭曲,揭示了背叛、告密和說謊形成的政治原因,以血淋淋的事實批判了獨裁制度的罪惡,其力度和深度都是其他前蘇聯作家所不具備的。索爾仁尼琴深知自己寫作的危險性。為了保險,他將作品拍成微縮膠卷藏進書籍的封皮,或分成多件交朋友保存,甚至轉移到國外。他後來說:《古格拉群島》從來不曾在一個地方集中存放過。1973年12月28日,《古格拉群島》俄文版終於在巴黎上市,此書在全球的銷量高達3000萬本。聞知此事,前蘇聯當局極為惱火,1974年2月13日,最高蘇維埃作出決定:剝奪索爾仁尼琴的公民權,並將其一家驅逐出國。

 然而,儘管索爾仁尼琴不乏批判極權的道德勇氣,其視野卻有著相當大的局限,這主要表現在他對現代文明的無知與漠視。林賢治《紙上的聲音》一書介紹:索爾仁尼琴批評西方文化是墮落文化,宣佈西方民主陷入嚴重危機,美國即代表了「荒唐胡鬧的民主制度」,認為西方的現代技術是「虛偽的神道」,是「罪惡之源」,西方流行音樂是「鐵蹄下滲進去的污水」。他推崇宗教、國土、俄羅斯祖國三位一體,提倡恢復大俄國版圖,兼併烏克蘭和哈薩克,至少「統一」原蘇聯北部領土的一半。主張賦予市政機關強大的權力。換句話說,索爾仁尼琴看到了專制制度的罪惡,卻寄希望於對專制的改良,而非走向真正的自由民主。

 對於索爾仁尼琴,我覺得應該使用這樣一個概念:半個偉人。說他是偉人,是因為他對打著美麗招牌的極權體制進行過深入的批判,使人們知道:在前蘇聯的土地上發生了多少血腥的肉體屠殺和殘酷的精神箝制;說他不是一個完整的偉人,是因為他缺少一般政治偉人的眼光,沒有真正看到極權制度形成的根源,充滿著對現代民主的仇視和曲解。如果按照索爾仁尼琴的理念設計政治,極權制度很可能捲土重來。

 索爾仁尼琴的局限,原因多多。首先,一個人形成什麼樣的世界觀,與他年輕時所讀過的書、面對的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索爾仁尼琴長期生活在一種專制環境中,儘管他親身經歷了極權制度對人性的摧殘、對人的快樂幸福的無視,但那個制度給予他的教育、既得利益者所進行的虛假宣傳,不可能不對他產生影響。其二,作為一個有著大俄羅斯主義情結的作家,索爾仁尼琴總是潛意識地認為自己祖國的一切都是好的,不能變易的。30年的西方生活給予了他水和麵包,給予了他免被關押和殺戮的自由,卻沒有改變他腦子裡的重東方輕西方的政治觀念。正是這一切,使他在極權與民主之間呈現出一種可笑的矛盾。

 我們應該記住索爾仁尼琴,因為他曾是黑暗的政治夜空中一顆閃閃發光的良知之星;但我們不應該神化他,畢竟索爾仁尼琴只完成了政治覺醒的第一步。

相關新聞
鄧樹榮在戲劇藝術中修行 (圖)
香港藝術的位置
瑜伽與戲劇表演藝術
鄧樹榮簡介: (圖)
微語錄
蔡康永:(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
李承鵬:(內地足球評論人)
高曉松:(內地音樂人)
黃津玨 我只想保護我們的空間 (圖)
歷史與空間:吉祥如意的「四鼻孔鯉魚」 (圖)
古今講台:朱元璋的「至親」
古典瞬間:後來呢?
文訊:香港不是文化沙漠7000年歷史緊繫大陸
來鴻:半個偉人 (圖)
百家廊:楊梅山上好風景 (圖)
翠袖乾坤:阿嬌未完的噩夢
天言知玄:兒孫滿堂的煩惱
琴台客聚:熱愛中國的「高麗棒子」走了
生活語絲:囉唆三則
隨想國:章 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