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最新簽署的CEPA第7份補充協議,進一步放寬香港醫護到內地執業和受聘。圖為財政司長曾俊華出席CEPA補充協議6的簽署儀式。
一個合適的經營環境和場地,是「港醫入粵」成功的關鍵。雷良認為,選址是第一道「關卡」,也是審批階段非常關鍵的一環。「不能太靠近居民區,不能與醫院太近,規劃建設必須與當地特色一致……太多的限制條件。」雷良和妻子鄧愛民的兩家診所都曾遭遇到選址困難。若當地居民反對,則很難開成診所。這一觀點得到廣東省衛生廳巡視員馮紹民的認同,他表示,目前,港醫選址問題確實遇到阻力,只要當地多數居民反對,便無法定址。
康健提30申請無一獲批
有的診所選址一波三折,甚至不得不夭折。CEPA5以來,首間港醫療機構香港康健國際醫療通過審批條件之後,擬獨資在佛山禪城某居民區附近開業,原定於2009年10月開業。然而,該門診發出選址公示後,卻遭物業小區業主以污染為由集體反對。該集團不得不另行選址,快一年過去,還未有開業的消息。事實上,香港康健公司計劃在珠三角開設30家醫療門診,包括佛山、廣州、惠州等地,都曾遞交申請,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拿到工商執照營業。
而更早時候,香港信康醫健網絡和香港華俐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資1,500萬元,進軍廣東省開設港資醫療機構。憑著熟悉的關係,去年3月,香港方面暫時借用廣州武警總隊醫院的場地,作為過渡。然而,工商局批覆其申請發營業執照時,卻要提供營業地址,而信康只是租用武警醫院的一層樓,並沒有擁有自己真正的場地。沒有場地,就拿不到工商營業執照。目前,信康還在努力當中。
謝鴻興:
政策限制令人失望
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曾指出,儘管廣東省態度積極,但其中一些政策限制仍令人望門興歎。謝鴻興最為擔心選址限定,認為應該按照市場需要,而不是人為規劃,在香港選址完全是醫生個人有選擇,他的門診所在大樓就有超過200家醫療門診部,而這在內地無法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