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龍生:地貌不應因人而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大教授陳龍生。

 甫進港大地球科學系陳龍生教授的辦公室,最搶眼的,還是書架上的石頭標本。對於陳龍生教授,筆者的印象是當外國發生地震時,很多同行都訪問這位專家,另外還記得去年曾參加一個他主持的岩石講座,教大家欣賞及認識一些鮮為人知的地質景觀,如西貢五角六角柱狀岩石、東平洲潮池、黃竹角咀褶曲岩等。

不能只著眼經濟發展

 「公眾的環保意識是高了,但仍很皮毛,大家認識的氣候變化的影響,就是颱風多了,下雨多了,而政府的教育對策也是同樣的表面,慳水慳電就可以慳錢,永遠都是從經濟角度出發,但有沒有想過你慳下的錢存在銀行裡,可能到頭來被投資在更污染的產業上呢。」

 陳龍生教授指,我們現在常說的可持續發展其實存有問題,政府的著眼點在於經濟發展,但一個社會的發展不能單從經濟出發,所以不同單位對可持續性有很大的分歧。「氣候變化就是因為我們過度發展,我們還說要發展,其實是有很大矛盾的。」在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對於可持續發展是這樣定義的: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所以我們再堅持高度發展模式的意識形態,其實和我們一直以「借用明天的資源來發展今天」是沒有分別的。

 「我認為發展不應單純地與經濟增長掛u,發展更不應是盲目的發展。」

從自攜筷子到軟硬兼施

 陳龍生教授更指,推廣環保很大程度還是看政府的力度。「到了今天,香港還是未有強制性廢物分類及回收,其他好像停車熄匙、轉用環保燈泡、支持回收行業等,都仍未成事。」因此,香港人的環保意識強了,但生活習慣還是未有大改變。

 之後,陳龍生教授從手提袋中拿出一個小盒子,原來是一對方便隨身攜帶的筷子,每根都可以拆成兩節,又可合併,所以體積細小。「在台灣、日本都很普遍,但很少香港人會自攜筷子,只會用即棄式木筷子,其實自攜筷子一點也不失禮。」陳龍生教授表示,推廣環保要軟硬兼施,上要有政策,下要有對應的生活用品,人們的生活習性才會改。

 陳龍生教授很鼓勵別人親身接觸自然景觀,他常帶同學走出課室,到不同地方實地考察,但他有一個原則,就是「貴乎原始,樂於自然」。

 以香港地質公園為例,他不完全反對建地質公園,但他怕公園被視為旅遊項目,最終失去保護自然的意義。「自然保育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preservation,即保持原貌,二是conservation,有節制的發展。對於自然景觀,我傾向preservation,不變應萬變,令自然地貌得以完全保留。」

 「建了地質公園,固然令大家認識香港的地貌,但也可能為了方便旅客,會增加碼頭、纜車、馬路及其人為設施,又或加入表演節目,增加了他人為干擾及污染的壓力,這是違反了地質公園的原意。」

 「我希望人們能懷著人與自然融和的心情,是人融入自然,非改變天然。」

相關新聞
氣候變地變水也變 (2010-08-09) (圖)
陳龍生:地貌不應因人而改 (2010-08-09) (圖)
何建宗:從水資源看環保 (2010-08-09) (圖)
期盼中的南極之旅 (2010-08-09) (圖)
逆轉氣候變化大行動 —「全球暖化與氣候異變」系列講座 (2010-08-09)
協會珍藏 盡顯英國藝術活力與創新 (2010-08-09) (圖)
專家教你 過環保生活 (2010-08-07) (圖)
生活還是簡樸的好 (2010-08-07) (圖)
有待科技增效益 (2010-08-07) (圖)
為回收材料增值 (2010-08-07) (圖)
小結: (2010-08-07)
生命的一刻 拍下那一剎 (2010-08-07) (圖)
在非洲拍下小豹 (2010-08-07) (圖)
展覽邀請卡也用上飛翔中的鶴為封面 (2010-08-07) (圖)
日本北海道的丹頂鶴 (2010-08-07) (圖)
憑活力拚勁 年青人跳出常規闖我路 (2010-08-05) (圖)
走上街頭賣雪糕 (2010-08-05) (圖)
「北海道遊歷之旅」展覽 (2010-08-05) (圖)
憑魔術開闢出路 (2010-08-05) (圖)
Summer奇幻魔術坊 (2010-08-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