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建宗教授
跟香港公開大學科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說香港的水資源,一定會滿載而歸,他曾在環保署任環境保護主任及署理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超過10年,從事環境生態研究工作超過20年,對香港紅潮研究有傑出成就,92年開始在公開大學任教。
此水不同彼水
「香港的水,其實有兩部分,即食水及河溪兩部分,河溪污染和食水是不同的,就好像沙田城門河和城門水塘是不同的。」
河溪方面,何建宗教授指情況已大大改善,因為政府建了污水渠及污水處理廠,令很多河溪的情況已大有改善。「也因為工廠的北移,令很多污染源頭消失,所以河溪水質這麼好。」
說到食水,何建宗教授以上年廣東省旱情為例,來說明香港人的用水「態度」。香港人的食水其實主要來自東江水,去年華南降雨量較正常少,廣東省曾出現乾旱問題,有不少水庫出現水量緊缺,所以有人擔心供水會否有問題,但內地方面指會按照粵港簽署的東江水合約,保證香港不會缺水。
「也有人提出內地可減少供水,但建議減少供水的同時,也應降低供水的費用。在那時,內地方面寧願自己制水,也保證供港的水量,但我們不單不反省自己的慳水意識,反而要求對方減價。」
環保問題不分你我
何建宗教授也以紅潮為例,說明我們思考環保問題時,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以前海水污染較多是地區性,但現在就較多是區域性。如紅潮以前多出現在養魚排、內灣等,時間很短,約2至3日,污染面積也很小,3至5公里;但現在就從吐露港到牛尾海,向西遠至中南海區域,時間長可達2至3個星期,面積幾十至過百公里。」
「我們常以為香港海水污染是因為珠江三角洲的工廠,但大家想深一層,是港商早年在當地設廠,所以污染不僅是內地的事,也是香港的事,引起污染的不只是內地人,也包括了香港人,況且我們的生活很靠內地的供應,從水到一般食物,關係不可能是對立的。」有問題出現,就立即說是其他人所為,其實污染了我們的海水,很大程度我們自己才是最大的罪人。
「一直以來,政府和很多人都很著重發展,但城市化及石屎化正正是氣候變化的元兇,熱氣及廢氣等加劇了氣候變化,也因為都市化而產生污染,我們又會因為都市化而進行種種防污及排污工程……很少人會想到環保問題的矛盾性。」
香港人即使到了現在,也沒有真正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批評內地的水污染問題,但沒有發現原來自己的耗水量這麼多,應該尚有節省的空間,只將節約用水的責任推到政府身上,這其實應從家居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