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往昔花似錦,明朝花更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28]     我要評論

——淺讀中國文化經典有感

 ■文:王怡然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蒼頡最初的一念之間,一聲鳥兒自在的鳴啼便驚開了中國文化的靈感之樹。其源頭處的坎坎伐檀之聲,伴著風的吹拂、星的閃爍、水的流動響徹了千年的歲月,直至今日仍在我們耳畔迴響。歷史的長河歷經千年淘洗,終為今人送上了那閃光的文化經典。

 中國文化經典歷久彌新,涵蓋眾多。自春秋戰國開始的儒道互補、春秋筆法,到之後儒家所倡導的修齊治平,以及對後世具有廣泛影響的佛理禪趣,直至近代學者所提出的人文心聲,其種類不可謂不豐矣。遨遊於經典之中,我們的心靈將會得到淨化,視野會更加開闊。

 在鐵騎錚錚、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誕生了一批時代的偉人,他們奔走呼號於各國之間,手舉歷史的大旗,努力為百姓謀得一處安寧。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看到了超脫,同時也看到了那堅定的歷史責任感。不論是消極避世的老子,還是積極入世的孔子,他們的身上都散發著無限的光和熱。這光和熱已照亮了兩千餘年的歷史之路,並且仍將點亮通向未來的明燈。

 同樣是在那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一批可以稱之為歷史之鏡的史官們秉筆直書、不避強禦、堅持實錄,最終形成了作為我國歷史研究基準的春秋筆法。《左傳》便是春秋筆法的代表之一。 左丘明先生的敘述是非分明同時簡約、含蓄。這種特點充分反映出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的美好品質。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多年的時光而沒有出現歷史斷層,完美得保持了傳承連續性,這與春秋筆法所開的實錄先河有著莫大的關係。正是這些史官的堅守,才為今人呈現了一卷完整詳實的歷史長軸。

 西漢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由此儒學在中國正式佔據統治地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導的理想人格。這四個概念構成了古人對君子責任價值的評判標準——修齊治平。正是這一思想的影響,中國歷史上才會踴躍出大批「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時代巨人。自南宋起,《大學》、《中庸》便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成為了學子們的必讀書。書中所宣揚的不偏不倚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便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逐漸塑造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

 在歌舞昇平、一片繁榮的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無論是「中國製造」的《壇經》,還是由外國傳入的《金剛經》,都經歷了千年歷史流轉之後,深深植根在了中國人的內心深處。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禪學大師,其中以六祖惠能為最。慧能的那一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道出了佛教之中至高的境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更可謂字字珠璣。這禪語之中空靈的境界,不知影響了多少代的中華兒女。

 在政治、經濟領域發生巨大變化的近現代,中國經歷著古今中外各種文化的激烈衝突與融合,在這劇烈動盪的時刻,誕生了一批評論性文學家。他們為今人留下了一筆可觀的精神財富。其中,首推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著作《人間詞話》。書中的「境界」一說原為佛學術語,以「境界」論詩始於唐朝,而王國維先生的一系列觀點,為「境界」二字注入了新的內涵,同時也為中國文藝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學就是如此,在激烈的鬥爭中走向融合,在尖銳的矛盾中實現統一,在歲月的不斷向前中注入新的活力。

 太初有字,自有文字開始,中國文學便呈現出了一片「豆蔻枝頭冷蝶飛,荼蘼花裡小鶯啼」的繁榮景象。歷史的車轍不斷前進,在春光似錦,盛世如畫的今天,中國文化必將誕生更多經典。正所謂:往昔花似錦,明朝花更好!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世博日本展館印象 (圖)
遊蹤:一個90後的世博遊記
文化觀察:往昔花似錦,明朝花更好
對倒的戰場 (圖)
跨界創作 詩相 交融添新意 (圖)
詩相不需互相說明 (圖)
寫詩源於想要表達 (圖)
鼓勵學生繼續創作 (圖)
拍攝前作心理準備 (圖)
學生詩作《Over-speeding Earthquake》節錄 (圖)
虛實之間 引發奇想 (圖)
「本來無一事」又一山人攝影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