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人身體中的「官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訪問學人 肖榮

 在現代科學知識日益普及的今天,一提及「器官」、「臟腑」之類的詞語,總會讓人聯想起形狀各異的人體組織。如關於「心臟」,相信許多人的腦子一時間會浮現類似圖1的形象,或者略帶浪漫地聯想到圖2的形狀;關於腎臟,又或許會讓人聯繫起腰果來。這些印象,其實在我們中小學時生理課上已經深深烙下,那時候,老師們總會提到,人體一經解剖就如此一般。

 其後,隨著知識面擴大,認識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文化科目的學習,讓我們了解到詞語的理解因時、因地而異。今天學習到的「器官」、「臟腑」詞語來自西方現代醫學,猶如英文Organ的對應翻譯,印象所指自然是各類解剖圖案。那麼,為何在中文的世界裡會使用「器官」、「臟腑」之類的詞語呢?這恐怕要回到文化史的脈絡中去尋找。

 早在甲骨文、金文時代,人們對人體內的臟腑已經有一定了解。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認識進一步深入,不僅在外觀形貌上,而且功能結構方面也頗多創見。如《黃帝內經素問》說「木生酸,酸生肝」、「火生苦,苦生心」等,《管子》也說「酸主脾,鹹主肺,辛主腎,苦主肝」,是將臟腑與金、木、水、火、土五種抽象物質形態(即「五行」)聯繫在一起,認為是肝對應木、火對應心等,已經為後世的臟腑觀勾出輪廓。其顯然是經陰陽五行理論強勢介入之後形成的。

 而歷史上人們對體內器官運動的探尋,絕不是陰陽五行理論可以涵蓋,特別是陰陽五行理論尚未形成權威之時,古人的相關討論精彩活躍,不宗一統。就以「臟」、「腑」兩個字而言,原本寫成「藏」、「府」,喻義都是指向君王貴族的府庫。也就是說,早期各大器官被比附為儲藏各類物品的場所,而不是帶有哲學意味的五行對應。那麼,我們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古人把各器官比為府庫,又為什麼將二者分開呢?兩類事物的性質不是一致的嗎?事實上,如果再仔細參考成書較早的典籍,如《素問》說「故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周禮》說「參之以九藏之動」,則可以看出在古代某些人的知識世界裡,藏、府之間並沒有清晰界限,可以合類同稱。

 將人體眾多器官籠統合稱,畢竟難以滿足人的求知慾望,只要認知稍深,器官之間形態功能的某些相似點總會被提煉出來,由此,也才能進一步構建相對先進的認知體系。如腹腔中的膈膜早為人知,諸器官或在膈上,或在膈下,新的認知即可建立在「上藏」、「下藏」的基礎上,不必停留於模糊的「九藏」概念。事實上,《素問》文中將「九藏」分成「神藏」和「形藏」兩類,並不只是「九藏」的概稱。

 「神藏」、「形藏」同樣冠有「藏」之名,用之申述複雜多端的器官組織群,儼然缺乏力度,因此,人們或許早已習慣採用兩個含義相近的詞語——藏與府分開指稱人體器官。而且,從一開始,人們就察覺到器官中有五個是屬於「藏」,六個是屬於「府」。

 現代學者一般認為五藏六府的概念是陰陽五行理論,或方術思想影響下產生的,頗能說明問題。從另一角度來說,早期人類社會的政治組織,也未必不是五藏六府切分的淵源所在。《禮記》說「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鄭玄的註釋「此亦殷時制也」,君主之下主要由五種官職管理政務的體制由來已久,《商君書》解釋說「地廣,民眾,萬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到了戰國的時候,已有人借用「五官」觀念來以概括其他領域特有的秩序,如《國語》說「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即以「五官」稱謂掌管天地一切事物的神靈。

 「五官」概念十分切合人們建立器官認知的需要,因為人體諸器官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組織形式與政權各機構既各自發揮獨特作用,又相互制約存在一定的共同之處。由此,人們似乎在很早的時候就將「五官」的觀念轉借到人體的器官組織上,指出其中有著五個藏(或府),而且這五個藏(或府)主導人的整體組織功能。其餘的器官,則是處於從屬地位的「六府」。所謂「六府」,如《尚書》說「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禮記》文段解釋說「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同樣來自早期政權裡的職權部門,行政上配合「五官」發揮作用。古人取類比象,是將體內固有的器官描繪成官僚系統,概括起來,即如《墨子》所說的「五官六府」。

 「五官六府」的觀念形成之後,因具有一定說服力,廣為世人接受,形成特定的學說。至陰陽五行理論興起之後,學說遂逐漸容貫於五行體系,失去本來的意味。《素問》中的「五官」,已是指人臉龐的鼻、目、口之類,與現實社會的官僚並不直接相關。儘管如此,以器官比附政權組織的思維還是被保存下來。《素問》中有一段論述:「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將軍之官」,更加把君主拉扯進來,構成完整的行政系統。至此,人體內「官府」的營建業也到了極致,有突破性的闡釋,也只能留給熱心構造神仙世界的神仙家。

 總而言之,自古至今人們對於體內臟腑器官的認知差別較大,如追尋中文裡「器官」、「臟腑」的原義以及觀念形成的淵源,不難發現是與早期的政權組織結構有關。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人身體中的「官府」 (圖)
來鴻:天然書房「亂」讀書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圖)
時尚性閱讀
文訊:天地圖書.2010秋季大減價
舊區中發現 香港傳統文化 精彩處處 (圖)
薄扶林村 親身舞火龍 (圖)
學紮火龍各有原因 (圖)
南區旅遊文化節 (圖)
離島 領略漁村風貌 (圖)
深水埠體驗多元特色 (圖)
推動旅遊可持續發展 (圖)
小結:趁節慶逛舊區了解香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