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歷史的發展,總是在一個個看似偶然的事件中蘊藏著必然的轉折。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而言,表現得尤為明顯。
1992年:鄧小平一錘定「姓」
■ 1992年春,已辭去所有正式職務的鄧小平,針對籠罩在中華大地上姓「社」還是姓「資」的團團濃霧,南來廣東,拋出了諸多著名論斷:「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南巡颳起的「鄧旋風」,一掃瀰漫在改革上空的陰霾,廣東以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再次一路凱歌、迅猛發展。
2001年:江澤民論「三個代表」
■ 2001年7月1日,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到廣東高州市考察,提出中共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這後來被寫入中共黨章的「三個代表」政治理論,推動了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讓廣東發展再次進入一個成就輝煌的時期。
2003年:胡錦濤闡「科學發展觀」
■ 2003年4月,沙士疫情肆虐南粵,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到包括深圳在內的幾個廣東城巿視察後,首次提出「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他不久後把此觀點闡釋為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於2007年中共十七大寫入了黨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