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靳克文書記親自給港媒記者當起了講解員。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呂英傑 攝
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鳳凰衛視等13家媒體組成的中原經濟區採訪團,日前到河南的鄭州、許昌、登封、漯河等地採訪。在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河南漯河雙匯集團,一位年過半百、氣質儒雅的先生向記者們非常詳細地介紹雙匯的產品種類、雙匯冷鮮肉的宰割、生產以及包裝過程,甚至拿起一塊出口肉青向記者介紹道:「這是豬脖子,是豬活動量比較大的地方,肉質非常好,可以炒菜也可以做火鍋,這個出口銷量特別好。」他的介紹如此詳細,引起了記者們的注意。一位港媒同仁問道:「請問您是雙匯集團哪個部門的負責人?」他笑著說道:「我不是雙匯的員工,我是漯河的市委書記。」 ■本報河南分社記者劉蕊
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的漯河市是全國唯一被命名為中國食品名城的城市,如果說河南是中國的「大廚房」,那麼漯河便是「大廚房」的核心。中國肉類第一品牌雙匯集團便誕生於此。據了解,市場上,每10根火腿腸有5根出自雙匯;在香港,漯河市出口的肉產品佔全港總需求量的1/4。
每10根火腿腸5根出自雙匯
據記者了解,出生於1954年的漯河市市委書記靳克文在漯河工作已有八年時間。「毫不誇張地說,我對漯河規模以上的企業都了如指掌,當半個講解員是沒有問題的。」靳克文對本報記者開玩笑說。而一名香港媒體記者同仁則回應道:「你講的這麼好,講解員都要下崗了。」
豬肉製品加工能力佔全國25%
靳克文表示,「漯河將始終堅持把食品產業這篇文章作好」。目前漯河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糧食加工、飲料製造、蔬菜加工等行業為主導,以分割肉、肉製品、麵粉、方便食品、休閒食品、飲料、奶製品、釀酒、調味品等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的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雙匯每年給養豬戶增收40億
其中,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年,肉製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年,其中豬肉製品加工能力佔全國25%;年產飲料酒3.1億升,各類軟飲料56.1萬噸。
在靳克文看來,發展食品加工產業是以工帶農、以工促農的典範。他給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雙匯每年要屠宰1400萬頭豬。按每頭豬最低賺300塊錢來計算,每年僅雙匯一家企業就能給養殖戶增加40多億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