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時報出版的繁體中文版《1Q84》BOOK 3。
「不管喜不喜歡,我現在正置身於這『1Q84年』。我所熟知的1984年已經消失無蹤不存在了。現在是1Q84年。空氣變了,風景變了。我對帶有問號的世界的成立方式,必須盡可能快速適應。就像剛被野放到新森林裡的動物那樣。保護自己的身體,為了生存下去,必須早一刻理解那個場所的規則,配合那個才行。」
這裡到底是1Q84年還是1984年?你的世界有幾個月亮?《1Q84》第三冊即將上市,你,準備好了嗎?文:尉瑋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1Q84》已經成為了華文閱讀圈的一大現象。去年,《1Q84》第一、二冊在日本推出,旋即引發閱讀熱潮,隨著今年4月第三冊,也是最後一冊的推出,整個《1Q84》系列在日本已經賣出超過400萬冊。搶先披露中譯本的台灣時報出版,去年11月推出了《1Q84》的第一、二冊中譯本,至今也賣出超過20萬冊。而萬眾期待的中譯本第三冊將在10月1日正式上市,網絡預售已經開始。
在第一、二冊中,故事以數學老師天吾和健身教練青豆雙線進行,到了第三冊,曾經在之前短暫出現的新日本學術藝術振興會理事、「傳話者」牛河將加入敘事,編織出更為複雜的三重奏。天吾和青豆到底能否相逢?這裡是1984年還是1Q84年?……熟悉村上的讀者都知道,他不會輕易給出答案。在這第三冊中,讀者們迎來了故事的最終章,也終要在村上巧妙編制的迷宮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圓熟的人生體悟
時報版《1Q84》的譯者賴明珠說,第三冊為故事給出了比較好的結局,比起村上以往的小說,《1Q84》對人生的體會比較完整,人生過程哲學性的描寫亦達到了另一個高度。
「《1Q84》在年齡上涉及比較廣,從幼兒,到小學——男女主角是學校的同班同學,到20年後他們30歲,故事繼續展開。書中他們的父母、遇到的人中又有60、70歲的人。至此,書裡的描寫涉及生老病死、生命的延續,以及出生到死亡到再生(懷孕,孕育新生命)。生命的過程更加深沉廣闊,而只有作者達到一個生活圓熟的程度才能寫作出這樣的作品。」
2008年,賴明珠前往拜訪村上春樹,當時村上便表示已經完成了自己最長的小說,比《發條鳥年代紀》更長。
後來在接受採訪時,村上曾經透露,原來的計劃是參考巴哈《平均律》的結構,寫兩冊各二十四章共四十八章的作品。但寫完後,又想繼續創作第三冊。故事是否會突然出現轉折?村上想要繼續講下去的是什麼?這「計劃外」因素讓第三冊更加令人期待。
挑戰謎團
賴明珠說,村上最大的特點,是他可以用語言帶出的特別意象,甚至許多超現實的意象。他從文字中生出許多想像力,亦很懂得如何引起讀者自己的想像。他的感受加上讀者自己的感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是一種活性的、有機的過程,而不是單向的傳導,因而會令讀者有些啟發。「互動性和啟發性」,是村上作品中珍貴的地方。「也因為是活的,所以可以讀很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感覺,和自己當時的閱讀感覺產生變化的比照。」
「對於讀者而言,閱讀《1Q84》的困難並非來自於文字。村上的文字很好懂,即使很年輕的讀者也能理解,至於喜歡與否、領悟多少則因人而異。其作品的挑戰來自於其中那些超現實的部分、不合理的部分、不能用道理衡量的地方。有很多地方並不是表面上如此,有很多地方要讀者存疑,去追問自己到底是為何如此。村上特別的是不告訴你一件事情,讓你想不通,所以繼續想。有些地方可能就是不可能想通的,但是要繼續想。而他小說的關鍵也就在這想不通的地方。他好像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我們,生命是不可預測的,也不是能完全理解的。他特別強調『多義性』,一件事情從多個角度去看,好人也有壞的部分,壞人也有好的方面。這讓人對事情的考慮更活。」賴明珠說。
非一般村上體
在兩岸三地華文世界中,村上春樹的中譯者,比較為讀者認識的,除了台灣的賴明珠,還有內地的林少華和香港的葉惠。現在,還加上內地版《1Q84》的新譯者施小煒。
在幾個版本的比較中,賴明珠的譯本被普遍認為直白活潑,最不加修飾,也最貼近村上春樹的原文。但也有讀者覺得她的譯本與文采華美的林少華相比,顯得太平板,或是結構語序「不太像中文」。對此,賴明珠的態度十分真誠坦率。
「有的人覺得我的譯本不像一般的中文,也對,因為村上寫的也不是一般的日文,一般日本人不像他這樣說話。他的文字其實是帶有英文結構的日文,所以中譯本裡面的文字有人會覺得有英文語法的感覺。中文是很靈活的語言,也可帶有某些味道和語調。創造一種新的讀中文的感覺,不像經典中文那樣,讓人有種『這人說話有些新意』的感覺,那也不錯。讀村上也不妨有這種不一樣的感覺,他寫的時候也是要與人不同。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在翻譯上我還是想要盡量保持他的獨特風格。」
「《1Q84》與村上的前幾本作品一樣,都有很明顯的文字風格,村上也說,雖然一直想要保持年輕、永遠不老的一面,永遠18歲,因此到現在還在跑步,精神上也很年輕,但他畢竟是60歲的人了。在文字上、想法上也有了一些不同的東西。比如說,他在小說中提到的『蛹』的意象,就讓我很訝異,這本小說中的小說,村上給它取名叫《空氣蛹》。蛹本來就是生命的象徵。今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的建築原型也是『蛹』。這大概是個巧合,但也太巧了,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於生命的觀感是很敏銳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喜歡賞櫻花,他們對於死亡與消逝有很警覺的意識。而在日本,由於緯度的關係,四季很分明,他們對生命的不同階段有更微妙的體會。『空氣蛹』有一個對生命的象徵意味,村上很敏銳的地方就是可以把一些觀察整理提出一個象徵性、記號性的東西,思考得很深很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