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姚詠儀的研究發現,把握危機中的機遇是企業成功因素之一。本報記者歐陽子瑩 攝
【本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 經濟衰退期間,不少公司面對環境突變,經營出現困難,甚至面臨結業。如何能夠化危為機,是企業求存的重要一環。專長於策略管理的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姚詠儀,研究了80家香港及新加坡的大型企業於金融風暴前後8年間的表現,結果發現勇於爭取購併機會的公司表現較出色。她亦因而獲得中大的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姚詠儀由02年開始探索近80家公司於94至02年間的業績表現,發現曾在金融危機中進行購併活動的公司,業績有正面增長,回報率於兩年後普遍上升了8%。
她分析指出,金融危機提供了一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機遇,因為一向價格高企及多人競爭的資產變得相對容易獲得,令投資者的資金效益更大。她舉例,於97至99年間,和黃便於本港進行超過10項收購行動,包括港燈、東隧等,效益顯著。此外,只要把握機會,「危機」亦可以是進軍外國的好時機,「好像一直扎根澳門的鉅記,便藉著近年金融海嘯的機遇進軍香港,先後開設數間分店。」
盲目行動 代價巨大
不過,她提醒,盲目的收購合併行動亦會失敗,例如TCL於04年急進地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後嚴重虧損,便屬未經深思熟慮及欠缺管理的收購行動。她表示,要更有效地進行收購,應等待時機尋找願意被收購的對象,過程中亦應避免太高姿態帶來反效果,購併後亦要重組公司的管理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