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覽中的午門。
如果到北京旅遊,應該不會不到紫禁城,但筆者最近在香港發現另一個紫禁城—何鴻毅家族基金和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在08年合作開展一個以紫禁城為主題的研究及出版計劃,在過去兩年創作一套涵蓋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等方面的《我的家在紫禁城》叢書,叢書在這個月推出,而且更舉行一個展覽。
紫禁城是目前世界上保持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它不僅是明清兩朝24位天子的家,更是研究建築藝術、明清六百年宮廷典章制度,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遺產。《我的家在紫禁城》叢書及展覽活潑地解讀紫禁城,讓觀眾穿梭古今,從較新角度遊覽、認識這個偉大的皇宮
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是趙廣超在2001年創立的,目的是研究、分析、演繹及推廣傳統以至當代的藝術和設計文化,而工作室在過去10年致力於撰述普及中國藝術文化的書籍,其中包括了《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筆記.清明上河圖》、《一章木椅》等。《我的家在紫禁城》叢書計劃參與者都是「赫赫有名」,除了有以趙廣超為首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與謝立文共同策劃和撰寫叢書,還有麥家碧負責美術指導,陸智昌負責裝幀設計等。
不過,筆者推介大家去參觀「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覽,因為可以親眼看,而且親手玩,更可「立體地」認識紫禁城。展覽圍繞著「種出來」、「寫出來」及「走出來」3個主題,運用動畫、巨型裝置、互動遊戲、即造手藝等,分別介紹精緻的中國傳統的文字、建築及清代宮廷生活的知識及故事。
展覽又以有趣的角度,將紫禁城全新呈現,例如擴增實境環迴展示紫禁城八所重要建築物,包括午門、武英殿、太和門、太和殿、養心殿、符望閣、神武門等;水缸盛著9個互動遊戲,考考大家對龍袍紋飾、宮殿結構和聰明組件等的認識;一隊脊獸從屋頂走到地上,和宮中小貓與觀眾同遊紫禁城;多組動畫分別介紹興建宮殿的自然材料與技術,以及建築與文字之間的密切關係。大家又可化身皇帝先生,體驗天子的生活和遭遇。你會發現,原來紫禁城可以這樣「玩」的。
同場還放映紀錄片《皇帝的秘密花園》,以復修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內的倦勤齋為主題,呈現出古蹟的面貌及當時的工藝,並探討艱巨的復修工作如何重新發現在工業時代差不多湮沒的中國傳統工藝。
「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10月15日
地點:香港太古坊Artis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