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已久的申辦亞運意向,終於在上周正式公布,並開始向市民大眾進行諮詢。
對香港是否應該申辦亞運會這個議題,立即成為最近幾天談論的焦點。作為體育界一分子,如果說不支持似乎是政治不正確,但作為大眾市民身份,對這個申辦有所保留,因為舉辦亞運的開支實在非常龐大,對香港的長遠發展需要而言是否物有所值呢?就算以政府所計算那筆跟亞運直接有關的145億開支來看,也不是個小數目,連同那筆難以估計的通脹:包括原材料漲價、工人工資提升等,到時這筆預算相信不止這個數目。
如果說舉辦亞運會可以刺激旅客來港消費,這部分我們不要想得太高,因為亞運始終不及奧運,對遊客的吸引力不會太大,就算有,也是非常短暫,不像奧運會,例如北京奧運結束後,仍然吸引很多遊客到鳥巢體育館和水立方參觀。如果香港在舉辦完亞運會後,還有哪些體育設施可以吸引遊客參觀呢?我們不是辦過奧運馬術和東亞運嗎?現在還有遊客因為這兩項盛事而前來香港旅遊嗎?
說到辦亞運可以吸引或鼓勵市民大眾參與體育活動,聽來也很合理,但事實又是怎樣呢,我們有否調查市民大眾在香港舉辦東亞運後因而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而東亞運帶給香港市民大眾又是些什麼效益呢?我絕對贊成政府應該積極投入資源,吸引市民大眾持之以恆的參加體育運動,藉此提升身體健康和生活質素,要做到這點,長遠的政策和資源投入才有機會見到成效,絕非單靠一次兩次大型體育盛事的投入便可以做到。
如果說到以體育界一分子的身份,我對計劃中的場地和設施配套的投入足以為香港擊敗對手而取得這個舉辦權缺乏信心。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鍾伯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