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細析國家認同感增強之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近年頻發的天災拉近香港人與內地人的距離。 資料圖片

中央屢推政策 助香港渡難關

 香港回歸之後,接連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SARS、全球金融海嘯等衝擊,房價插水下跌,飲食業等服務性行業受到重創,就業率也屢見新低。中央每次都伸出援手,推出一系列支持香港經濟,大大提升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1997年,在香港遭遇金融危機中,中央多次力挺香港。2003年,中央與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又在同年實施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澳地區個人遊的政策。這些政策推動香港經濟逐漸走出低谷。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導致香港的出口下滑和失業率上升。2008年12月19日,溫家寶總理在會見曾蔭權時宣布,推出包括金融合作、經濟合作、基礎設施等7個方面的共14項措施,支持香港克服金融危機,繼續鞏固和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國力日益強大 全球地位提升

 隨著中國的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加上舉辦奧運會及世博會、「神舟」及「嫦娥」奔月,其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亦是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並已成為東亞經濟發展的引擎,東南亞國家普遍認為,他們受益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甚至希望中國在地區事務中扮演更大的領導角色。

 香港人以前主要透過香港在經濟的成就來與內地的中國人作區隔,並藉此為成為香港人而感到自豪。而今,內地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令香港人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並增加其對國家的認同。

力推公民教育 愛國意識漸濃

 香港政府於回歸後致力增撥資源加強培養市民的愛國意識,例如協助社區團體舉辦愛國活動、邀請內地有重大貢獻人士如楊利偉到訪、國民教育專責小組推出《心繫家國》電視宣傳短片等。另外,政府亦在課程編制方面提高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包括在小學的常識科和中學的通識科加入更多國情教育的元素。

兩地交流加強 互增認識

 香港民間機構和官方機構不斷推出香港青少年與內地的交流項目。詳情如下:

 

主辦機構 活動詳情

香港教育局 定期舉辦「香港領袖生獎勵計劃:國情教育課程」,透過在祖國進行學習、體驗及與內地學生交流,提高香港中學生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和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 在2009年舉辦「清華大學明日領袖國情教育培訓計劃2009」課程,拜訪全國政協和警衛三師,同時還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和奧運場館。

香港國民教育中心 2009年8月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東公安邊防六支隊「沙頭角模範中隊」建立了內地首家香港青少年國情教育基地,通過參觀中英街歷史古跡、訪問軍營等形式,在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

 以上多項活動都加深了青少年對內地最新情況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增強了其為中國人的認同感。

 另外,曾蔭權早前表示,「自由行」開始之後,更多內地人來香港,每天通過口岸來香港的人流已超過30萬,車流每天也有8至9萬輛。香港人與內地人之間的頻繁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互相了解,加強共同認識。

天災人禍 增共同體意識

 大地震、雪災、泥石流等天然災害拉近香港人與內地人的距離,令他們對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油然而生。8月23日,8名香港遊客在菲律賓人質事件中遇難,兩地人民一起深切哀悼死者,並聲譴菲律賓警方救人不力。中央要求菲律賓政府徹查此事。這些事件都增加了香港人與內地人的共同體意識。

想一想

1. 回歸後香港人的國家認同感為何增強?

2. 你在學校或媒體中接受了哪些國情教育或公民教育?你覺得對你有效嗎?

3. 你認為未來可從哪些方面繼續加強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

相關新聞
每年額外投10億元 增大學資助學額 (圖)
特首金句:
預留10億強化長者醫療券試驗
施政報告教育內容
鬆綁加強競爭 孫公早露口風
書簿津貼增至千元 27萬清貧生受惠 (圖)
倡設25億基金 助自資專上教育
資助中小學生 內地交流至少一次
香港回歸十三載 國家認同感增強 (圖)
概念鏈接 (圖)
回歸之前 國民身份認同模糊 (圖)
回歸之後 國家認同感漸增強 (圖)
細析國家認同感增強之因 (圖)
延伸閱讀
通識博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