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唐英年(前排左一)將負責關愛基金的整體設計。圖為各高官昨日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齊齊為特首「撐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文森)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由政府與商界各出資50億元,成立100億元的「關愛基金」,城中富豪紛紛響應。長和系集團主席李嘉誠,宣布會以其個人基金會及長和系集團公司名義共捐出5億元,連同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及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日前分別答應各捐出4億元,商界投入資金已達13億元。曾蔭權指,基金旨在幫助未能符合申請目前政府各福利計劃的基層「五無」市民,當局會設立較彈性的申請規例,避免再有基層市民因僅僅高出硬性申請資格而未能受惠。
繼李嘉誠基金會上月推出3億港元「香港仁 愛香港」的公益行動後,長和系集團主席李嘉誠在較早前行政長官向他推介關愛基金計劃時,即席表示響應,並以個人基金會及長和系集團公司名義共捐出5億港元,分別由李嘉誠基金會及長和系集團公司各捐出2.5億元。
曾蔭權:旨在社會回復和諧
曾蔭權昨晨在電台聯播節目中強調,他不認為香港人「仇富、仇商」,只是關注社會公義,所以施政報告建議設立「關愛基金」,設立機制把香港的財富與有需要的市民分享,令社會氣氛回復和諧,「以往說『官商勾結』,最近又有人說『仇商仇富』,不是這樣的,香港人不是這心理,香港人不是真的仇商人仇富人……他們所針對的不是人,是說到公義上的問題。我相信香港人是很公道的,我希望能做一些機制,用一些媒介,覺得這社會是屬於我們全部人的,不論有錢好,中產好,基層好,也屬於我們,而且人人也有機會。」
他下午在答問大會上介紹成立基金的宗旨時說,每次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都會有未能受惠於任何福利措施的「三無人士」、「五無人士」,而在許多個案中,部分新來港人士和長者可能因僅僅超出申請資格而未能受惠於政府現行各扶助計劃,這些基層市民是現行福利政策中的「漏網之魚」,亦因此產生不少社會怨氣,但「不要把問題無限上綱擴大,講成香港普羅市民都不喜歡有錢人」。當局成立關愛基金的目標正正希望以「大家都要付出,都有社會責任」精神,協助這些在各福利互助計劃中都未能受惠的基層市民,「窮有窮的責任,有錢人有有錢人的責任,和諧的社會才能出現」。
曾蔭權表示,倘政府從商界成功籌募逾50億元,政府配對基金的上限仍會維持50億元,當局亦希望基金盡量減低行政費,維持於5至6%,並不排除計劃成效理想會常規化。
唐英年:精簡審批活用基金
負責基金運作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香港文匯報撰文,提出關愛基金運作模式的6大原則:以個案為本,盡量減少中間環節;項目多元化;精簡審批程序;資金來源多多益善;資金運用應要靈活;要加強與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的溝通和合作,避免重疊,利於轉介(全文見A18論壇版)。
張建宗:簡化架構降行政費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在記者會上亦進一步解釋,基金的申請規例必須要有彈性,不能像其他福利計劃般有太過硬性的規定,否則難免再有「漏網之魚」,而基金的行政架構亦會很簡單,盡量降低行政費用,希望直接把基金的錢用於需要扶助的市民身上。唐英年稍後會諮詢各界,並為基金設定一個規例和框架。
林健鋒胡定旭:商界樂捐
「經濟動力」議員林健鋒支持基金的成立,指「經濟動力」亦提出過由政府牽頭成立一扶貧基金的建議,而許多商界朋友都有興趣出資支持關愛基金。香港總商會主席胡定旭則表示,有信心商界能夠為「關愛基金」募集50億元,總商會已鼓勵會員積極參與,並收到會員查詢,相信很容易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