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思成故居正房的內房頂坍塌,住戶在屋中養雞。資料圖片
——林徽因梁思成故居拆遷困境
梁林故居拆除被叫停後,有關部門採取了「騰人不拆房」的措施,要求院內居民搬遷的工作並未停止。但日前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院內的住戶情況基本沒有變化,近一年內基本無人搬走。
「這是什麼文物?誰說這是文物了?都已經翻建過多少次了,還有什麼保護價值?」一位住戶的擔心具有代表性:「現在提保護,萬一開發商把這個地方甩出去不再找我們談了,我們怎麼改善住房條件?」多位受訪住戶都表示,因價格談不攏未與拆遷部門達成一致,搬與不搬還要「觀望」故居周邊拆遷的價格。沒有「文保身份證」的梁林故居,深陷這場拉鋸戰。公共利益的邊界依然模糊。
權宜之計 「騰人不拆房」
曾被寄予很大希望的梁林故居保護方案遲遲沒有出台。近日,記者致電東城區文委,有關負責人稱大的原則是住戶都遷走後,請建築、文保專家實地查看,然後決定保護方案。但目前住戶仍在房中居住,儘管房屋日益破損也無法進行修繕或保護。這便又重入拆遷困局,以至形成死循環。
記者從文保部門獲得的最新消息稱,目前梁林故居已經納入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登錄項目,不可移動文物的認定正在進行中。由此,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文保身份證」或可期待。
文保工作 在等待中消失
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城市歷史建築保護者曾一智在該辦法出台之前便向北京市多個區縣陸續提交了50多處單體建築及5個建築群共2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的認定申請。
曾一智發現,該辦法出台後在現實中卻添加了很多附加條件。有區縣直接告訴她:那些政府已經做了行政許可的拆遷項目,不再作為文物認定的對象。有的區縣說她作為一個文保人士,並不是建築的利害關係人,不具備申請資格。到現在為止,2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申請中,有的項目甚至已經在等待的過程中永遠消失,卻仍沒有任何明確答覆。這不免令人疑惑,為什麼有了法律規定,文物保護依然困難重重?
「現在的問題,不在於立法。」曾一智說,目前的各種法律、法規已經涵蓋了大多數的文保問題,關鍵在於有法不依,在於文保工作中「權大於法」的現實。「這需要決策者認識到文化的深層價值,具備長遠的眼光。」(完) ■《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