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易斯拐點」將現 未來5年城鎮人口超農村
中國正以世界第一龐大規模、近一個百分點的年均增速推進城鎮化,預計到「十二五」期間,城鎮化率將突破50%,城鎮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出現所謂「劉易斯拐點」,這意味著千年歷史的「農村中國」從此進入「城市中國」時代。然而,持續十餘年的「中國式」高速城鎮化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不可持續的困局:城市空間無序開發、生態環境每況愈下、資源耗竭難以為繼、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特別是由於戶籍等因素形成的城鄉藩籬,未能從根本上破解,數億進城農民工並沒有真正融入城市,從而導致身份差異的歧視、群體衝突的加劇,並由此積累了諸多的社會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
北京專家指出,中國前幾個五年計劃中完成的城鎮化,還是一種不完全、甚至是低層次的城鎮化。尤其是在「十一五」時期,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規模擴張的制約和品質提升的壓力,已然日漸凸顯。下一個五年,將是中國城鎮化轉型發展以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關鍵節點,中國城鎮化的重點應從「關注速度」轉向「關注質量」,進入一個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的整體轉型時期。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對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的城鎮化規模,不論是年淨增量還是城鎮人口總量,都已經長期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當前中國城鎮人口總數為美國人口總數的兩倍,比歐盟27國人口總規模還要高出四分之一。
「十二五」後期城鎮化率52%
他說,「十一五」前四年(2006-2009),中國內地城鎮人口從56,212萬人增加到2009年的62,18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494萬人;城鎮化率由42.99%提高到46.59%,平均每年提高0.9個百分點。相比較而言,「十一五」前四年全國平均每年新增人口和城鎮化速度均低於「九五」(年均1.44個百分點)和「十五」(年均提高1.35個百分點)時期的水平,這表明,中國城鎮化在經歷「九五」和「十五」時期的高速推進後,「十一五」時期推進速度已有所放緩,在東部的沿海地區,比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減速則更明顯。儘管如此,他預計在「十二五」時期,中國的城鎮化仍將維持平穩、快速、推進的態勢,年均增幅將保持在0.8-1個百分點左右。這樣,到2015年,即「十二五」後期,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52%左右。
城鎮化速質嚴重不協調
魏后凱還指出,中國城鎮化的速度與質量嚴重不協調,「中國的城鎮化是缺乏質量、不協調、不和諧的城鎮化」。他說,儘管從統計上看,城鎮人口比重在快速提升,但城鎮居民素質、生活質量、消費行為、思想觀念和管理方法卻難以跟上,另外,市轄區中還存在大量的農業人口和沒有完全融入城市的農民工,正因為如此,國內有學者將中國的快速城鎮化,稱為「冒進式城鎮化」,認為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含有大量虛假成分,已經出現了相當規模的「過度城鎮化」、「偽城鎮化」和「貧困城鎮化」。他表示,中國當前的城鎮化率至少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
2億農民工難融入城市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也表示,中國城鎮化的發展現狀可以歸納為「四不一無」:即「不完全、不平衡、不協調、不公平、無特色」。他認為,展望「十二五」的城鎮化,無論是自然演化還是宏觀調控,中國必將進入一個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的整體戰略轉型時期。這是因為:首先,中國工業化進程已進入中後期階段,工業擴張的速度和規模已經趨緩,就發達國家經驗而言,城鎮化的外延擴張也將趨於減緩;第二,城市可用土地資源已接近極限,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可用土地已開發殆盡,城市發展只能被動轉型;第三,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已經積累了相當物質基礎,城市發展整體轉型的經濟阻力得到了弱化;第四,中國城市社會矛盾成為城市整體轉型的內在動因,2億多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處於邊緣化境地,只有城市發展整體轉型,才能減少由於社會資源的極化配置產生的區域和城鄉差異。
需致力改善民生等問題
魏后凱指出,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城鎮化轉型,首先要妥善解決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其次,需要下力氣改善城市民生和各種社會問題,大幅度提升城鎮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此外,需要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當前,中國有近2萬個建制鎮,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如果每個建制鎮平均吸納五千個農村剩餘勞動力,全國就可以增加一億城鎮人口。可見小城鎮將是今後推進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其吸納和承載新增城鎮人口的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