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柔韌不斷 2500米米線破紀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老外到蒙自,也要品嚐過橋米線。

 其實,米線並非蒙自獨有,南方部分省市亦有,形式類似,但叫法各異,比如在廣東廣西就叫米粉。

 在古烹飪書《食次》之中,記米線為「粲」。「粲」本意為精米,引申義為「精製餐食」。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謂「粲」之製作,先取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調至稀稠適中,灌入底部鑽孔之竹勺,粉漿流出為細線,再入鍋中,以膏油煮熟,即為米線。又因其流出煮熟,亂如線麻,糾集纏繞,又稱「亂積」。至宋代,米線又稱「米纜」,已可乾製,潔白光亮,細如絲線,可饋贈他人。陳造《江湖長翁詩鈔.旅館三適》曰:「粉之且縷之,一縷百尺韁。勻細繭吐緒,潔潤鵝截肪。吳儂方法殊,楚產可倚牆。嗟此玉食品,納我蔬簌腸。七筋動輒空,滑膩仍甘芳。」明清之時,米線又稱作「米糷」。宋詡《宋氏養生部》曰:「米糷,音爛,謝疊山云:『米線』。」

傳統工藝保持至今

 而在蒙自,正宗過橋米線皆選用「酸漿米線」。傳統製作工藝繁複,先精選不同品種的大米發酵後,用石磨磨成米漿,裝在布袋裡成堆碼放,用石條壓擠去水,揉成圓餅煮熟,自然冷卻後入木缸,再加適量的上日發酵變酸的「米線娘」,多人用力舂磕,把米粒舂磕成麵泥後取出揉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粑粑筒」備搾。開搾時一人負責將「粑粑筒」放入橫橙搾眼,支上搾嘴,頂住壓桿,3至4人抱住撬桿用力下墜,對「粑粑筒」產生壓力,通過搾眼(銅板,根據所需米線粗細打眼)被規範成米線,落入沸水大鍋中稍煮即熟,快速用長木筷撈入筲箕,倒入冷水缸內用冷水冷卻三道,撈起整齊擺入簸箕內,稱為「酸漿米線」,供當日食用。

 如今,蒙自製作米線已不再使用「米線娘」,其設備也有了更新,但一直保持著傳統的製作工藝,大部分工序仍採用手工製作。這樣做出的米線依然晶瑩透亮、柔軟綿長、韌而不斷、細膩滑爽、口感極佳。去年,蒙自舉辦首屆過橋米線節,歷時6小時07分,使用大米1.8噸,成功做出了長度與該縣境內最高海拔點2567.8米同樣長度的米線。經上海健力士總部認證,成為「中國最長米線」。

相關新聞
數萬人遊行示威 內地爆反日怒潮 (圖)
日防衛省倒看中國地圖
專家解讀:日右翼一再挑釁 民意對抗升溫
6千日本右翼 中國大使館示威 (圖)
中國外交部: 嚴重關切日右翼示威
日外相公然聲稱: 日中峰會不必操之過急
發改委主任或訪東京
西安 (圖)
鄭州 (圖)
成都 (圖)
延後匯率報告 美避硬撼中國 (圖)
美再對華清潔能源「發難」 (圖)
外媒評析:美用「軟硬兼施」計 對華對內「走鋼絲」
世貿總幹事:人幣升值無助平衡貿易 (圖)
IMF高層會議明在滬召開 (圖)
中美恢復軍事對話 (圖)
NASA局長近日將訪華 (圖)
王岐山蓋特納通話 商中美經濟問題
十二五規劃前瞻八之七:城鎮化篇 (圖)
城鎮化進程 入重質輕速階段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