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1日,以「火星探測」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在北京航天城舉行。圖為論壇主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楊保華致辭。中新社
據中新社北京21日電 中國深空探測的目光已投向距離地球更遠的星體——火星。21日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的主題為「火星探測」的第三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透露,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以「嫦娥一號」衛星平台為基礎,綜合應用月球探測一、二期工程技術,已經研究並提出了中國自主火星環繞探測的技術方案,有望最早在2013年11月實現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
據「嫦二」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介紹,基於「嫦娥一號」衛星平台的現實基礎和「長征三號乙」火箭的發射能力,通過對火星探測器的變軌能力與運載發射能力等因素的研究,如果一切順利,中國有望在2013年11月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任務規劃如下:運載火箭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在地火轉移軌道上需經歷約10個月的星際飛行,其間經過2至4次中途修正,最後實施火星軌道捕獲;火星捕獲後,探測器進入環繞火星運行的大橢圓軌道,在之後1至2月內,探測器對捕獲後的軌道進行調整,最終形成使命軌道,並在此軌道上開展為期1至2年的火星探測。
成深空探測下一個熱點
中科院院士、「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指出,中國在順利實施繞月探測,並按規劃啟動後續「落月、採樣返回」任務的同時,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開展進一步走向深空的航天活動是中國未來航天領域發展的必然選擇,月球是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而火星探測是行星際探測的開端,深空探測的下一個熱點目標應是火星。
葉培建說,中國通過自主研發火星探測器,可突破自主導航定位、2至3個天文單位距離的測控通訊、火星環境工程參數等深空探測共性關鍵技術,並獲取大量科學成果,這一步也是中國未來深空探測規劃中承前啟後的關鍵環節。
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月球應用科學原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說,「探測現在火星生命活動的信息」、「探測與研究火星的演化以及與類地行星的比較研究」、「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大量移民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是火星探測三大科學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科學目標則包括: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及其變化、火星表面礦物岩石分佈調查和資源分析、火星表面和大氣中的水或水冰探測與研究、火星物理和大氣層探測等4個方面。
自研探測器不亞於外國
他認為,與國外近年來的典型火星探測器如「火星全球勘測者」、「奧德賽」、「火星快車」等進行比較,中國自主火星探測技術方案在載荷承載能力、探測精度、科學目標等方面均達到較高水平。
中國空間技術論壇創辦於2005年,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空間技術領域常設性高層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