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地,個個拖著沉甸甸的果實。
據中國日報網消息,10月1日,美國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價全線暴跌,玉米市場創下2010年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小麥市場當周5個交易日持續下行,大豆市場創下8月份以來最大單周下跌。
據業內人士分析,6月份以來的國際糧價暴漲可能已告一段落,進入調整,世界再次度過了一輪糧價上漲的威脅。
過去4個月,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主糧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繼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期間成功實現「世界糧荒、中國不慌」之後,中國再次續寫了奇蹟。
今年6月-10月,中國零售市場主要糧食品種價格保持穩中略漲態勢。新華社農產品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10月2日,中國零售市場秈米、粳米、特一粉、標一粉每斤價格分別為2.07元、2.42元、2.03元、1.73元,比6月2日分別上漲0.06元、0.12元、0.10元、0.02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0%-20%。
這一期間,國際糧食市場波動劇烈。由於俄羅斯8月5日宣佈停止小麥出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9月交割軟紅冬小麥漲停,觸及23個月來最高位,比6月份上漲80%。次日,歐洲小麥價格也上漲12%。受此拉動,國際玉米、大米等糧食品種價格隨後均迎來一輪漲勢。
受嚴重高溫乾旱天氣影響,2010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小麥產出大國農作物大幅減產。中國也相繼經受了北方低溫、西南旱情、南北方洪災,全國夏糧七年來首次減產,早稻產量有所下降。加上宏觀經濟通脹預期強烈,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
糧食專家普遍認為,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平穩度過了,今年中國糧市仍可保持平穩。只要國內外不發生大的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糧食市場供應將有可靠保障,糧價將繼續在國家調控下穩中有升。
2004年起,中國相繼取消了除煙葉外農業特產稅、農業稅等「四稅」及各種附加,每年全國農民減負約1250億元,人均140元;逐步推行直補、良種等補貼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四項補貼1230.8億元,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良種補貼實現全覆蓋。
2005年,中國出台了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當年對全國500多個縣實行財政獎勵,2009年獎勵產糧大縣1000多個,資金達到175億元。中央財政還完善糧食風險基金制度,減少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資金,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轉移支付力度,設立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糧食產業。
通過努力,中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2009年,中國糧食播面16.35億畝,比2003年增加1.44億畝;糧食總產10616億斤,比2003年增加2002億斤。2004年以來,中國糧食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從2004年起,國家還連年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為中國糧價應對國際波動豎起了一堵堅實的「防火牆」。目前,中國糧價已由2008年時的「國際窪地」悄然變身為「國際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