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認為,雖然香港交易所表現不俗,但應該把星、澳合併視作警號,指港交所不要「把自己的好運當成理所當然」。
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冠絕全球,更有望繼去年後,再次成為2010年全球IPO集資規模最大交易所,但評論指港交所取得如此成績,需要感謝中國內地,因為在港發行股票多數來自內地,「投資內地增長的渠道」這個概念,亦把外國企業帶到香港上市。
星澳互補劣勢 交易時段誘人
《華爾街日報》指出,新加坡本身並無依靠內地的優勢,但一旦「新加坡-澳洲交易所」誕生,則可能彌補這個劣勢,例如星、澳合併後每日平均成交量約67億美元(約520億港元),只較港交所少約1/3,將能吸引更多公司到兩地集資。
評論又指,新交易所交易時段將達11小時,和香港短短4小時的交易時間相比,顯得「相當誘人」。香港雖然有意修訂上市規則,簡化礦業公司上市步驟。但「星澳所」將擁有澳洲大宗商品交易的優勢,為業內企業提供更可靠選擇。 ■《華爾街日報》
|